下面,我们在分析以色列“安全政策”要点的同时,回顾一下十月战争的作用。
二、第一项政策——“保卫边境”
(一)以色列领导人至今闭口不谈领土的地理范围以及边界线。这只要看一下它的建国宣言也就明白了。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曾说过:“以色列士兵的脚下就是我国的边界。”众所周知,以色列政府还拒绝了过去一切有关边界的提案。
实际情况是,他们既不承认巴勒斯坦分治案的边界,也不接受
1956年侵略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还不接受1967年侵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
实际上,以色列政府自建立以来就不想把边界固定下来!
另一方面,以色列领导人经常强调利用天然地形,“保卫”边境的必要性。这种地形既要容易识别,又要利于防御,而且在需要时还要能实施任何形式的进攻。
但是,他们的边界常常在阿拉伯各国控制的地区内,而不是在他们自己控制的地区内。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以牺牲阿拉伯各国为前提,用实力不断地掠夺领土,扩大版图。
1948年,它的领土从分治案规定的整个巴勒斯坦的56.5%扩大到
77.4%。1956年,本·古里安总理明目张胆地要吞并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接着,1967年又抢占了三个阿拉伯邻国的部分领土,并扬言“确保这些地区对保卫安全是必要的”。1967年6月12日,国防部长达扬说:
“一周前,谁能想象得到边境是如此地稳固!”
以色列为其扩张领土政策进行辩解的一个手段,是强调为避免本国领土遭致危险而必须把统治范围扩展到邻近阿拉伯国家。他们举出
的理由是:
1. 东部边境附近的阿军炮兵能炮击以色列主要城市。
2. 戈兰高地的大炮能炮击埃夫拉移民区和以色列北部地区。
3. 沙姆沙伊赫控制着从埃拉特经亚喀巴湾通往红海的重要航道。
以这些地理原因而对边界提出要求,这只不过是以色列掩盖其扩张政策,掠夺巴勒斯坦及其他阿拉伯各国领土的一种手段。
制造上述要求的借口,今后还可以找出许多,例如有进入地地战术导弹射程的危险,有受到空中攻击的危险,等等。以色列会在“保卫边境安全”的理由下不断地侵吞邻国领土。为此,他们想到要凭借天险建立抵抗线(边界),占领防御要地,以及为此去获取征服权,这样一来,过去的那种扩张主义、殖民主义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血腥的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发出了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