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这些独特的理论遭到破产,实力政策宣告结束之前,以色列的非人道行为从未间断过。
(二)十月战争打破了他们昔日“保卫边境”的神话。
以前,以色列在他们感到面临危险的边境取得了胜利,而这次却在他们认为安全的边境吃了败仗。运河天堑和巴列夫防线的工事未能阻挡住埃军的进攻。红海至埃拉特之间的航线在此它们预料的沙姆沙伊赫更远的地方被切断。
本来,以色列的“保卫边境”的政策就是以扩张主义者的侵略思想为基础的,因此,他们的行动不会有任何收敛,只能给中东带来无休止的紧张和冲突。
旧世界的苦难已到尽头,以色列领导人到了必须认识下面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1. 为了“安全”而去霸占邻国大片土地是完全无益的。
2. 扩张领土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3. 本国的安全不是凭借武力可以保卫的。
4. 不靠迷信武力,而靠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才能得到持久的、真正的安全。
三、第二项政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遏制”战争,不惜发动“预防性战争”。
(一)军事力量是以色列安全政策的柱石。换句话说,这个国家靠军事力量而诞生,靠军事力量而膨胀。
它的军事战略目标规定:对阿拉伯国家保持强大优势的军事力量,依靠实力进行领土扩张和遏制战争,以此“保卫国家的安全”。为达此目的,以色列自成立之时起就成为一个好战的国家,把人力、物力、精力都投入战争,疯狂地加强军备。
他们所谓的“遏制”,对内是让全体人民生活在危机感之中,保持临战态势,使全国成为军事要塞。对外是向周围阿拉伯各国进行军事冒险,炫耀武力,在边境上制造紧张状态。
其目的是在危机的气氛中制造高度紧张的社会状态,使人民接受国家的好战政策,谋求所谓的安全,继续以实力对外扩张。
与此同时,造成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假象,撒下动摇阿拉伯国家信心的种子。
所谓预防性战争,就是在以色列认为敌人企图进攻或已完成进攻准备时,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为此,以色列高度重视和依靠情报机构。
如上所述,他们惯用的伎俩是通过遏制制造紧张局势,寻找貌似合理的发动预防性战争的借口,然后发动侵略战争。
以色列梦想通过“遏制”和“预防性战争”,不断地驱使本国人民对外进行无止境的扩张,以便征服阿拉伯国家。
只要略加回顾以军成立以来的作用和行动,就可弄清以下事实:
1. 它是一支适于进攻,到国外作战的侵略性军队。
2.
它为达到“遏制”目的,实施以掠夺、破坏为目的的报复性闪电式进攻,以此造成以军不可战胜的假象,同时使阿拉伯国家感到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