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成果充分证明,计划制定者的工作是正确的。
(三)桥梁遭敌空军破坏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作战的成败。
防空部队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另拟定了掩护桥梁的计划,动用了可利用的防空手段。
对空军、防空部队和其他地面部队相互间的协同动作,进行了演练,从中找出经验教训,最后制定出能对抗各种类型空中突击的计划。
(四)在现代战争中,为保持适应战况急剧变化的灵活性和连续
作战的能力,除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和预备物资外,还需要足够的预备兵力。
因此,埃军计划控制足够的预备防空部队。
此时,为能迅速封闭防空体系因第一线防空部队遭受严重损失而出现的间隙,将这些预备队配置在便于向前推进和展开的地点。
另一方面,还拟定了关于防空部队与其他兵种的协同作战,空地协同作战和欺骗等计划,以迎接实战的到来。
四、充实物力
一提到充实物力,往往容易理解为是获取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是属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工作,然而,并非仅是这些。
由于总的形势的决定,埃军无法得到必要数量和质量的武器,因此,为适应作战要求,只有进行必要的改进,提高现有装备的质量,加强部队的战斗力。
埃军军官和技术人员发挥了创造性和积极性,对武器进行了许多改进。他们不仅弥补了常规武器原有的不足,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武器的性能。这完全出乎敌之预料。
五、提高人员战斗力
提高人员战斗力是作战准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按照战争决策者的意图实现正确的计划,在很大程度卜取决于受领并实行计划的每个官兵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应使每个人得到全面锻炼,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有效地掌握精密武器。
提高人员素质,是达成突然袭击以军目的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战前准备
在整个计划中,战前准备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准备不是限于苏伊士运河地带,它遍及整个国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百个防空阵地,除主阵地外,同时构筑了许多预备阵地和假阵地。
不应忘记,在构筑这些防空阵地时遇到了难以形容的困难。
消耗战争期间,我军不顾以空军的攻击,继续在运河地带构筑阵地。
这种做法收到了效果,到消耗战争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
即,完成了后来被称为“导弹屏障”的强大防空体系,并开始发挥其作用。
1970年7月,埃军的防空导弹击落了许多架以空军飞机,这预示着以色列自诩优势的神话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