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金帐掩梅梢月,流酥润滑钩珊瑚。汤作蝉鸣生蟹眼,罐中茶熟春泉铺。
寸韭饼,千金果,鳌群鹅掌山羊脯。侍儿烘酒暖银壶,小婢歌兰欲罢舞。
黑貂裘,红氆氇,不知蓑笠渔翁苦?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特别是经济发展后,随着官商勾结的频率不断加大,官员们的表现很超越儒家思想的规范。由此,从商人开始到普通百姓对官员、对儒家思想都有了质疑。为此,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就是对待女性的视角上。
一方面官宦商人的女儿妻子小妾们可以堂而皇之地识文断字。另一方面,穷苦人家的妇女、女孩则可以通过发达的丝织手工业赚取收入,从而,在经济地位上获得较大提高。由此从上到下,从精神到物质的提高,使得女性由绝对附庸地位争取到了相对平等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后期的儒家知识分子才为此痛心疾首,以陈继儒为代表的守旧派,便唱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杂音。而其后清朝则也全盘继承了过往已经被证明有效和无效、文明与野蛮共存的儒家统治方法。
苏州,绝对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以全国科举状元为例,明清两朝占状元总数的1\/6~1\/8。一个城市所考取的状元数量,甚至要多于一个省。根据张慧剑的《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记载,明清时期苏州府有记载的文人就达1290名之多。
唐伯虎对家乡十分热爱。他在《闾门即事》①中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翠袖三千楼上下”很显然,指代的青楼。本来,青楼这个词是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是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的“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的“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然而,到了南梁,它的词性向贬义词扩张。例如,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便有“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倡妾”,就是“家妓”,由此,也可以说中国的“一夫一妻,一夫多妾”制度下,妾的社会地位多么低下。
到了唐代,“青楼”作为个体、民营妓院的指代词汇,已经定型。之所以定型,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隋唐开始的科举制考试。一大批不如意的知识分子同样要找心理和生理的寄托。有了文人墨客的加入,自然要多些雅致,因此,到了唐代“青楼”作为妓院的代称走向兴盛,而妓女除家妓、官妓之外还出现了个体营业的私妓,这时才真正意义上出现了“青楼妓女”。
无论谁当政,无论这个人多么的贤良,不公现象总会存在。以唐伯虎为例,弘治皇帝绝对算是一位有道明君,但在唐伯虎的问题上则不能说他做得没有一丝指摘的地方。这就应了一句古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因此,历朝历代,因为不公平现象而导致不能在功名之路上继续前进的知识分子特别多,为此,不如意的他们就不免要去寻找麻醉自己的地方。而这时,青楼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唐伯虎也不例外,他的诗文书画里便有了大量以女性、妓女做主人公、讴歌对象、描摹主体的作品。世人都说唐伯虎是山水画的代表,但在社会上他却以仕女画闻名。在他的笔下,宫妓、歌女、丫环往往带着某种淡定,形象则是江南女子的娇小秀丽,一个个都是小眉小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让观者心生爱怜。而且眼神极为传神,脉脉温情从二眸子中闪烁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