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0军战区,部队向麟蹄北部挺进,进入一个底部有3英里、顶部有6英里宽的巨大的圆形山坳。在
东海岸,南朝鲜部队沿海岸向杆城以北推进了大约11英里。
在后方,中国和北朝鲜部队正在加紧构筑地下炮台,在炮台周围,他们还修建了地堡和地下掩蔽室。
这些地下工事均用圆木和泥土封顶,除非用155毫米口径的大炮直接轰击,否则任何武器都难以奏效。每
一座地堡就是一个据点,而每一座山丘就是一个堡垒。1951年6月炎热的夏天里,在朝鲜中部那些陡峭而
地形复杂的群山中,敌军构筑了坚固的阵地,望着它们,联合国军清醒地认识到一场阵地战即将开始。由
于联合国军在“无名线”左右两翼加强了火炮攻击,再加上机枪和轻兵器的火力配合,整个防线上的防御
大获成功。中朝部队要想突破,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中国和北朝鲜人也在构筑纵横交错的防御体
系,他们深入地下,梯次配置。除非给予强有力的、毁灭性打击,否则,难以突破中朝的防线。
朝鲜实现和平的时机已到。除了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仍在力劝联合国为其征服北朝鲜以外,美国、中国
和苏联都希望和平;实际上,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也期待着和平的到来。
第56章 边谈边打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
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
种谈判的形式来结束战争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于6月1日所发表的谈话就反映出了这种看法。他说,只要能为这个动乱的半岛带来
和平,那么,大致沿三八线停火就将达到联合国的主要目的。差不多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听
证会上作证时也表示愿在三八线解决争端。正是这个主张后来造成了麻烦。
艾奇逊认为通过联合国谋求停火不会成功,因而确定通过苏联来直接进行。5月间,美国向苏联驻法
、德两国外交官员作出过一些表示,但没有成效。同样,通过香港对北京试探也没有见效。美国和瑞典驻
苏外交官员在莫斯科所作的尝试也一一失败。最后,艾奇逊在5月中旬向乔治?凯南求助。凯南是国务院
的苏联政府和苏联历史权威,当时正在普林斯顿大学休假。凯南选择马立克进行接触。马立克时任苏联外
交部副部长兼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凯南打电话给马立克,马立克邀请凯南于5月31日到他在纽约长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