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朝廷两次北伐先后失败,朝政追求的目标及价值趋向已悄然转移,天子及执政大臣都视内部整顿和建设为关注的重点,不再热心向外武力扩张发展。因此,呼延赞要求上前线带兵打仗的愿望自然未被接受。
呼延赞只得继续在开封城的军营内度日,闲暇之时教习诸子操练武功,光阴就这样一天天消失。三年之后,依照论资排辈的规矩,他获得了刺史的加官头衔,不久又由副转正,升迁为马步军头司的都军头,但边关前线似乎依然遥不可及。
可怜白发生
呼延赞作为一名武将,身怀超群武艺,作战异常勇猛,史称有胆勇、鸷悍,这便吻合了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的传统古训,具备了本职角色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时势造英雄,但英雄更受制于时代和环境提供的空间。
据记载,呼延赞深受朝廷恩典,便以身许国,发誓与北方强敌辽朝不共戴天,故经常表达宁死沙场的意愿。他性情虽颇为粗悍,却极有胆魄,其全身遍体刺上赤心杀契丹几个字,不仅他本人如此,甚至连妻儿和家仆也不例外。他还与诸子都在耳后刺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两行小字,由此足见呼延将军满怀强烈的报国杀敌之心。
说到面部刺字,乃五代以来普通士卒与罪犯所共有的标志,本含有耻辱之意。眼见宋辽双方时常发生激烈的战争,特别是本朝第二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从此辽军不时南侵,边关烽烟不绝。特别是雍熙三年冬季的君子馆(今河北省河间市北)之战,朝廷损兵折将,军队斗志大受挫伤,自是河朔戍兵无斗志。因此,呼延赞全家不忌耻辱的刺字行为,正表达了坚定投身抗辽事业的决心。
为了锻炼下一代的体质,呼延赞甚至还做出一些极度违背人情的事来。史称:呼延赞为了使家中幼儿长大后身体强健,并能耐住严寒,竟然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浇在孩子身上。这些做法,常为世人不理解,其实也反映了他严酷培养子弟的用心,以便为将来迎战做好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父亲虽对其子训练起来严厉得不近人情,但并非毫不关爱。某次,其子生病,他依据传统说法,不惜在自己的大腿上割肉,与药烹煮,为羹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