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綎笑道:“3年前我驻兵朝鲜,对倭将脾性很做了一番了解,那顺天城守小西行长是倭贼中的主和派,虽然在倭国大首领平秀吉严令下勉强作战,却时刻抱着罢兵言和,与我国联手瓜分朝鲜的痴梦。
“那时为了迷惑倭贼,我与贼首清正、行长都有书信往来,策略却有不同。对清正,我诱之以名,极力赞其勇猛,游说他保存实力,等平秀吉那老儿归天后回国争夺倭国王位;对行长,则诱之以利,劝他与我军对擂不必尽心,等两国言和后,大开海禁,丰其私囊。
“结果是清正死活不肯背叛秀吉,可行长对我的许诺却颇为动心。后来我奉旨回国,这交往就断了。今日正好借这个由头,哄骗行长出城与我单独会面,商谈议和事务,等他出了城,嘿嘿,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擒住,顺天倭贼群龙无首,自然可破也!”
众人听得如醉如痴,半晌,王士琦方喃喃道:“这也太冒险了吧,暂且不说此计能否成功,就算行长应允会面,到那时一对一,谁捉谁恐怕还不好说呢。”
刘綎闻言哈哈笑道:“王大人,你也太小觑我刘某人了。”说着回头向一名偏将道:“去,叫人把俺的镔铁大刀抬来。”那名偏将领命下去,不一时营外响起沉重的脚步声,两名小校吃力地抬着一把长杆大刀走进来,王士琦一看,不由得呆了,好一把大刀。刀长一丈七,刀杆有鸡蛋般粗细,刀盘比一般的刀要宽出半尺,刀锋磨得铮亮,寒光闪闪,直欲扑人!
刘綎上前随随便便一伸手,就将那杆大刀提了起来,然后双手握刀,举过头顶“呼呼呼”风车似地旋了十几个来回,唬得王士琦面如土色,连声道:“刘将军,小心失手砸伤了人……”
刘綎部将们早就看惯了他舞刀,此时并不惊慌,全都大声叫好;刘綎使得兴起,一会“苏秦背剑”,一会“力劈华山”,满帐中都是刀影,等收式之后,再看王士琦已经骇得说不出话来了。
刘綎见状又是一阵大笑,命人将刀抬下去,得意洋洋地转身落座。王士琦这才回过神,用衣袖擦着额头上的汗讪笑道:“将军好气力,好武功!这大刀看样可不轻啊,分量怕是要赶上关老爷的青龙堰月刀了吧?”
这时副总兵吴广上前道:“启禀王大人,不瞒您说,我家元帅这把刀,重120斤,关老爷的青龙刀才重81斤,照这把刀可差得远了。”(注:所谓关圣青龙刀重81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按明代秤计算,一斤约合现在的590克,按汉秤算,一斤约合现在的258克。)
刘綎趁机问道:“怎么样王大人,你还怕俺被小西行长捉去了吗?” 王士琦此时方知刘綎勇力过人,并非等闲之辈,当下不住口地应道:“不怕,不怕,别说一个,就是来十个八个,将军这把刀舞起来,也全都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