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献通考》原文如下:
“(威远炮所用)生铁弹,重二三十斤,大如瓜,中虚仰穴,两耳铁环。其法:先置火药于铁弹内,次用螺狮转木缠火药捻入于弹内,下留药捻一二寸以达火药,上留药捻六七寸于弹外,临时施放,先点弹口火药捻,再速点火门烘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开花弹在清代就算没失传,和西方、乃至和明朝中后期相比也是落后了,不适应实战了,其重要表现就是射程上的差距和引信类型上的不同。
【附3】火炮发射过程
1. 根据射程的需要,把一定数量的火药粉从木桶或麻包中取出,自炮口倒入膛底。
2. 用棍将装入的火药捣实,再把球形炮弹从炮口装入,置于火药上面。
3. 点火。点火方法如下:一、将少量引火药置入位于后膛上方的火门内,二、把燃烧着的火绳杆插进火门,三、捂住耳朵跑开即可。
【明朝水师综述】
明朝水军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强大,综合作战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型号更是繁多。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70%。
中国海军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这是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
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