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板都写得满满的字,人也都吵累了,颜元走过去看了一圈,那辩驳的人在所写的条列之后写下的批注,颜元道:诸位大人,看起来还是科举之制的实行利大弊呢。
这一条写得最明白,既是出仕,有德有能者而居,非以家世而定,世家弟子亦良莠不齐,不是世家就能代表一切。世禄世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莫不是你们世家子弟怕考得没有寒门子弟那般好?所谓请将不如激将,颜元的话音刚落,已经有人跳了出来,长卿王慎言,李家亦是世家大族,长卿王能说自己不如寒门子弟吗?
若论医术高明,我自认不如孙思邈孙老先生;若论安抚百姓,我不如魏征魏先生;若论忧国忧民,我更不如徐茂公徐将军。而这三位,均出自寒门。寒门少伟男,我看不见得。颜元举例一说,颜元这坦dàng的承认自己不如人,堵得那刚刚开口的人说不出话来。
各位既然都无话可说了,科举之事便定下了,颁告天下,让天下的学子,不拘贵贱,但有本事的人都来参加科考,此事由秦王与长卿王负责,文静和时文辅助。李渊下令,竟然没让李建成参与,颜元道:父皇
李渊扬手道:此事你与世民说得通透,jiāo由你们二人负责,朕放心。
竟然不给颜元提议李建成开口的机会,颜元感觉不妙。但此事关系重大,颜元也不能不参与。
若无事退朝吧。李渊站了起来说,颜元道:父皇!
李渊却已经起身离开,那就是打定了主意不改,颜元轻轻一叹。群臣恭送李渊,颜元回头看了那几块大板,将这些板抬到外面,公示天下,凡有不解者命识字的小吏解释。
李世民瞬间就明白了颜元的用意,赞道:好提议!
李建成的脸色很难看,可再难看又有什么用呢,颜元能帮的已经尽力帮他,李渊不肯,颜元又能奈他如何。
科举之制于全国推行已成不可阻挡之势,颜元跟李世民很快地商量好了第一次全国科举推行的时间,定于明年的chūn天三月,科考的内容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最后颜元提议设殿试,以吏部考核后,所有考过的人都须经殿下,由皇帝亲考,
这一提议更让李渊拍掌叫好,如此一来,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出仕为官的。
当然也让想在其中做手脚的捶胸顿足,颇恨颜元凡事都想在别人的前头。真真是气煞人了。
大唐朝廷上下都在为第一次科举的举行而准备着,颜元跟李世民合作办事虽然不是第一次,可两个都是靠谱的聪明人,一点即透,科举虽是首倡,两人合力还是把事qíng办得妥妥当当。
天下一统的首个新年,整个天下都为之欢喜雀跃,宫里宫外都喜气洋洋的,颜元初为罗家妇,罗家双亲倒是开明,颜元从不摆王爷的架子,待他们十分孝顺,又与罗成恩爱有加,罗艺夫妻对她没什么不满意的。
倒是颜元的庶妹又有闹着和离的,不合即分,李渊不怎么管女儿的事,窦氏啊,窦氏就更不管,她们要和离就和离。但是传出了她们不敬公婆之事,窦氏却绝不轻饶的。
你们既为帝女,当为天下女子表率。何以不敬公婆,落人口舌。崔家已经跪在我的宫门前言道不敢有违君意,却无法顺公主之意,请与公主和离,你们的名声还要不要了?窦氏气得火冒三丈,是她生的女儿她为之cao心那也就罢了,一个个仗着公主的名号却丢李家的脸,实在可恶。
母后,明明是崔家不对,您怎么向着他们说话呢。是崔恭礼跑出去喝花酒丢我的脸,崔家的二老还觉得那是小事,我才跟他们闹起来的。窦氏面前站一个二十来岁的huáng衣女子,在一旁还有一个与窦氏年纪差不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