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棉袄到时候可以带走,棉被却不行。
“你看着办,等咱们走之前,东西还能卖些钱。”当初的自行车让他改造成了三轮车,卖钱的话,少说能卖个六七十块。
“卖东西?”宋红米念叨着,突然有了灵感,“老公,也许咱们不只可以卖东西,还能卖技术。”
……
春风吹大地,万物复苏。
柳宵和宋红米还在老地方摆摊,不过旁边却支着一个大纸壳子,上面写着手艺转让,包学会,学费一百块。
所以今天围观的人格外多。
有人真想学,也有人是凑热闹。
宋红米和柳宵边卖货边解释。
她们家一共两样手艺,一种是卤肉一种是做糕点。
手艺如何,大家也吃了这么长时间了,心里也有数。
她们要回老家,以后不回来了,所以才准备技术转让的。
保证全无保留,包学会。
“那要是只学一种呢?”有人问道。
“学一种五十,别觉得不值得,等你们自己摆摊,就知道多挣钱了,我们是老家爹娘老了,才不得不回去的,也不愿意呢。”宋红米叹着气,装的挺像那么回事。
“啥时候能学啊?”感兴趣的还挺多。
“先报名,可以先教十块钱定金,下个月初一开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不相信我们的,你们就等到月底再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就我们两口子教,人太多肯定教不了,到时候报不上名,别叽歪。”她们倒是想多挣钱,可现实条件不允许啊,所以名额真有限,不是广告托词。
“也不着急,大家回家商量商量。”柳宵扬声说道。
所以就别围着了,影响做生意了。
可是这种新鲜事,怎么会不被围观呢。
晚上回家嗓子都哑了,说话说多了。
惹得三个闺女直心疼,都要哭了。
宋红米和柳宵少不得又是一顿安抚。
不过却没有和往常那样给她们读画报、教认字。
嗓子真的是不舒服。
宋红米找来纸笔开始写。
柳宵探过脑袋去看,就看到纸上写着各种问答。
全部是今天顾客问的问题。
柳宵也明白了,他们老扯嗓子说,嗓子要不要了。
还是写纸上,让她们自己看去。
不认识字,也有那热心人给念。
他也找来纸笔,跟着红米一起写。
两人一人写了七八页才停手。
觉得差不多够用了。
结果一上午不到,十几张详细说明纸就没了。
下午趁着休息,又重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