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几个小泼皮,整天在村子里人五人六的,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
但是这些人不是生产,兜里比脸还干净,在一起可不要想容易来钱的道。
自然就想到了偷。
村子里又都穷,就把目光放到了城里。
正好其中有一人姑姑在厂子里做工。
这女的有点嘴碎,也是虚荣显摆,说一个月挣多少多少钱。
还把厂子往大里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人就上心了,回头一合计,就决定下手了。
也没多高深的手段,还是在村里偷鸡的手段,把窗户、门给别上。
在村子里这招百试不爽,因为村民都老实,知道在外边儿偷鸡狗叫也是不敢出去的,因为出去了也挡不住,还得被一顿揍。
没想到这次却栽了。
那几个跑掉的小混混也吓的跑回村里了,很快都被抓了,一个没逃了。
之后事情传的就有鼻子有眼的了。
有的说,几个小混子被打断腿了。
也有的人说,被送进去了,不待个几年是出不来了。
那厂子后头可是站着人物呢,是谁都能动手的。
这时候消息传播闭塞,但这种消息不用多久就人尽皆知了。
其实几个小偷只是被罚款、拘留了几天。
但是挨揍是有的,不过可没打断腿。
柳宵大爷有人脉,也不值当用几个小混混身上。
不过现在榨油作坊供应着黑河的机关大院。
这几个没长眼的居然敢伸手,肯定要被教做人的。
之后柳宵他们的事业越发的顺利了。
就连他们打鱼的小船都变成了大船。
宋红米拨打算盘在算账。
今年收益颇为可观。
鱼松因为打鱼多了,作坊业越来越大了。
从最初的几个员工,现在已经四十多人了。
在那一片已经小有名气了。
产出的鱼松已经吸引二道贩子了。
就是苏联那边的批发鱼松,然后去散卖,挣差价。
其实明年可以考虑内销。
一块钱一斤,这个价格还是有很多人接受的。
特别是一些缺水的地方。
不过他们的产品没有食品添加剂,放不了太长时间。
秋冬还好,夏季就不行了。
再说主业罐头厂,那真是挣钱,不但河对面喜欢,就是对内也热销,过年机关、厂子做福利,直接卖出去两千多盒。
所以收的那些山楂已经用了一半了,不出意外用不到明年秋天了。
还得让人去收。
再说榨油厂,自从黄豆收购的多了,每日的出油量就大增,每日快到一百斤了。
柳宵没有再扩大生产,因为古法压榨出油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