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火的時候,看到林鳳致的臉色蒼白了,殷螭忽然覺得說不下去。那夜林鳳致醉後的話,他一直沒有向林鳳致重講過——這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仿佛是這樣想的:那回小林也是醉得太狠,說了些壓根兒不是本意的糊塗話,他酒醒都忘記了,我為什麼還要提起來讓他記得?豈非白白將他的心送到老俞那裡去!
好象只要不提起,那番令自己十分酸苦的話,便一句不存在;林鳳致深藏在心的qíng思,也都一毫不存在。反正他人現在是自己的,chuáng笫歡娛是著實無虛的,gān嗎要較真成那個樣子?殷螭的務實風格,就是決不追究虛無縹緲的東西,而要把握眼下的實益——所以這世上倒也沒什麼能折挫他的自信與自詡。
他打定主意不採納內閣的計策,又威脅林鳳致膽敢再提一句自請從軍出征的話,絕對不跟他客氣。林鳳致只是一哂,倒也不爭執,只是滿臉寫著:“只怕由不得你我。”這幾個蔑視的字樣。果然不出他所料,繼內閣獻奇計之後,南京這邊也開始有所行動,並且這行動名屬私人,實則官方,bī得林鳳致無法不正面回應。
南京國子監祭酒吳南齡,向老朋友林鳳致寫了一封長信,洋洋千言,條陳利弊,曉以大義,勸說好友為國許身,主動出征平亂——也就是俞汝成所料中的,內閣密揭所陳述那一條奇計。
這一封私人xing質的書信送jiāo林鳳致之手的同時,卻亦以抄件形式散布南京朝野。內閣“借名平亂、借刀殺人”的奇計封在密揭之中,專呈皇帝,只要殷螭不採納,外面便無人知,但這封諍友立場的公開信一出,登時內外共曉,消息火速流傳,不數日連北京朝廷方面都知道了。
於是繼妖書案之後,林鳳致再一次成為朝野矚目的焦點,每個人都等著他做出可堪期許的回應與答覆——而且,自妖書一案林鳳致博得如此美譽,便是將自己供上了忠良的祭壇,又如何能不做出百官期待的回應與答覆?敢不做出百姓認可的回應與答覆?
俞汝成根本不用出面,根本不使任何鬼蜮伎倆,公開而堂皇的,在天下人面前便將林鳳致bī入絕路。這一種謀略,其實也是林鳳致最愛使用的,所謂之“陽謀”。殷螭平時自詡聰明,每到這種時候,就不由覺得自己的yīn謀詭計,在他們面前實在上不得台面——雖然自己的yīn謀也大大成功過,甚至使這一對師生都栽在自己手上過,可是,到底還是有上下高低之分呀!
而且在這種時候,殷螭明知有的話問出來實在是徒招人笑,比如說自己明明也生於帝王家,豈不知權勢場上無人qíng這樣簡單之極的道理?可是當看到吳南齡qíng辭並茂、卻又義正詞嚴的勸友信時,第一個反應竟是脫口問了句蠢話:“小林,這不是你最好的朋友?怎麼也將你往死路上bī?”
林鳳致只是泰然自若的答了四個字:“道義所為。”
正如林鳳致曾經暗自腹誹殷螭的時候想過的,吳南齡做事,絕對不會給人拿住把柄,所以殷螭明知他必然是受俞汝成背後指使,但這樣一封公開信,語意嚴正,大義凜然,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而出,哪有半分yīn私模樣?此信一傳,南京國子監祭酒吳大宗伯,頓然成為道義之友的化身,成為南北學生舉子眼中的楷模——順便將老朋友林鳳致,也送上了有待成為道義楷模的神壇。
因為這一句“道義所為”,所以當吳南齡的公開信送來之後第三日,林鳳致便提筆寫了同樣一封大義凜然的陳qíng表,終於響應內外號召與期許,公開向皇帝自請從軍了。
殷螭見他竟敢不理自己威脅,公然自請從軍,氣得當場便將林鳳致的表文撕了個粉碎,大罵:“你瘋了!這麼想去見老姘頭?我偏不讓你如意!”
可是這封陳qíng表乃是正式渠道所呈進,早就在朝房掛了號,殷螭縱使將它撕了又燒,毀屍滅跡,消息卻還是流傳了出去,登時人qíng激奮不已。所以當皇帝拒絕回應的時候,林鳳致隔了三天,又不得不在群qíng洶湧的呼籲之聲下,進呈第二道請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