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怡問出了她的疑惑,顧書久久不語,只是摸摸她的頭。
她回答:「總得有人去做。」
「十一娘若是想,這五年的頭名哪裡輪得到我來當。你既淡泊名利,怎麼還不許我實現個人價值呢。」
詩怡心中微囧,她確實不愛出風頭,但上學的事就是單純的懶,不想跳級……
「個人價值」也是她說過的話,這些兄弟姐妹們真的很愛學她的詞誒。
顧書在心中道,是詩怡將自己從永安殿帶了出來,這份知遇之恩,她永生難忘。
將來她為君,己為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她從詩怡手中接過火把,就要將希望的火種,撒便大鄴的每一寸土地。
第51章
科舉改革是一個艱難的推拉過程。
這些世家權貴眼中, 從來沒有什麼「公平競爭」的概念。他們對自己的家世、祖輩榮耀看得比命還重,要他們接受糊名制,和那些寒門子弟混在一起判卷,肯定是一萬個不情願。
這不是用「難道你們對自家孩子沒信心」之類簡單激將法就能解決的事, 在他們看來, 特權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需不需要用上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得有!
顧朗其實對這件事的態度很無所謂,能改最好,不能改也無所謂,反正等吏員選拔考試步入正軌後,科舉就可以慢慢淘汰了。
但為了打好掩護, 他還是表現出寸步不讓的堅決,甚至為此罷朝兩日。
皇帝強硬至此,對群臣來說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看皇帝的態度,陛下最看重的果然還是科舉,那什麼吏員考試只是面向市井百姓,大概和方維公司招工的意義差不多;
要說憂, 就是皇帝的重視有些過頭了, 為朝廷輸送人才是他們的事情,陛下竟然不信任他們家的後輩麼!
但早朝不能一直不開,為了緩和君臣關係, 中書令鄭宣上疏, 提議禁止行卷, 並將判卷分為兩道流程。
初選先糊名,篩出錄取人數的兩倍, 複選再允許查看各位考生的詳細資訊,決出最終人選。
鄭宣此人有很多身份,他是本朝中書令,也是榮國公之子,鄭德妃的父親,顧璋的外祖父。
他鋪出的台階終於得到了顧朗的點頭,雖然有部分官員反對,但朝堂上總體還是贊成的。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