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徽嵐說這些話時,周九夫婦二人以及很多在場為人父母的都不住地點頭,就是這樣的,只是他們嘴笨,說不出這樣的話來,現在孩子他們惠蘭姑姑幫他們說出來了。
周永正跟著點頭,「聽你惠蘭姑姑的,好好讀書考大學,賺錢真的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你家的情況也還好,無需你如此迫切。」
「可是惠蘭姑姑,你不也沒去過大學嗎?也一樣這麼優秀啊。」周雙迷惑又不甘,少年心高,總覺得長輩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的。
周徽嵐嘆息,她不想說她是那極個別的個體,她只能說他們只看到了她明面上買過幾本專業書裝樣子,那是她對外的解釋啊,實際上她學業的完成程度已經相當於現在大學畢業甚至更高層次的程度了。
其實從剛才他與永正叔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他陷入了一個倖存者偏差和失敗者偏差的誤區。他只看到篩選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注意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的關鍵信息。比如周雙他剛才說的,都是倖存者偏差,大部分的農民,收入都是很低微的。還有一個典型的失敗者偏差,就比如後世某某北大大學畢業回家賣豬肉的例子。因為這種概率太低了,才會被當成了新聞,被人津津樂道。但他們直接忽略了超九成以上的大學生出來社會後都混得相當不錯,特別在這八十年代,中國人才極其缺乏的時代。
「主要是咱們村的倖存者偏差有點多,讓你們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錯覺。」周徽嵐先給他們解釋了一下倖存者偏差的概念,然後才繼續說道,「可是孩子,相信你們惠蘭姑姑,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周雙問,「惠蘭姑姑,那我不能跟著你學嗎?」
周徽嵐微微一笑,「不能。」
「為什麼?」周雙不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說的這些東西,你如果努力學習,孝上大學後在大學裡都能學到。」周徽嵐想了想又繼續說道,「孩子,別想著走捷徑。讀書以及高學歷帶來的好處是隱形的,好處或許並不明顯,或許不那麼一蹴而就,其主要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思路和邏輯上。而想要獲得更先進的思維,讀書、在大學裡系統的學習,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它讓你的思維更加寬廣,不被低等的見識所局限。這意味著同等問題,你能找到快速解決的方法。這便是能力的體現。」
現在國家鼓勵讀書,讀書是獲得知識的成本最低的途徑了。周徽嵐想到後世那日溢難以打破的階層固化,讀書是目前跨越階層為數不多的方式之一了。
「最重要的是,我拒絕你,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我肯定是要去上大學的。」周徽嵐有些惡作劇似地道。
「什麼?」周雙瞪大了雙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
「不妨告訴你,我欲參加今年的高考。」周徽嵐說得更直白了。
現場死一般的安靜,千言萬語,都抵不過這一句。如果讀書不好,為什麼她這個年紀了,還要去參加高考呢?肯定是有巨大的好處的呀。
周九率先回過神來打破平靜,「雙兒,你看你惠蘭姑姑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都還想參加高考,你就別輟學了吧?」
周徽嵐望天,她簡直要被周九哥打敗,你勸兒子就勸兒子嘛,幹嘛扯上她的年齡啊,真是坐著也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