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賣胡餅的店鋪,最多的就是酒肆,桅杆高挑著斗大的「酒」字的不是酒坊就是酒鋪。
「小東家,來一碗肉醬面,一塊酥胡餅,十個白胡餅,吃完帶走!」第一位客人是背包騎馬趕路之人。
「好嘞!您先坐,湯馬上給您做。」冰蘭在外面招呼著,裡面做面的大姐夫耿五更馬上擀麵下面,燒火的大姐加一把柴,讓火更旺。
老娘江氏去後院撿剛出爐的胡餅,後院丁家的幾個女孩都守著一個個爐灶添柴燒火打雜,丁三貴帶著兒子丁五六做餅烤餅。丁家沒有一個閒人,要說最閒的也就是看著孫女燒火的老太太曹氏。
烤餅的爐火什麼時候大,什麼時候小,老太太閉著眼都知道,她聞著味就知道哪爐的胡餅快好了!
丁家的烤爐有六個,他們要從天剛擦亮就開始烤,這樣的活計一直持續到中午過晌。一天烤出來的胡餅擺在外面一直賣到晚上。面倒是只有兩個高峰,上午朝食時間,和下午晚飯時間。這裡沒有午飯,一天兩頓,中間餓了吃點點心或餅。
點心是富貴人家的享用,百姓有條件的吃口胡餅,沒條件的餓著。這也是胡餅為什麼受到歡迎的原因,一塊碗口大的白胡餅兩文,酥胡餅三文。一塊胡餅三四口人分著就夠吃了,吃不飽是另一回事。
五更姐夫將面端出來,一碗醬肉麵五文,加上一塊胡餅,客人動作飛快地吃著。估計是餓著出來的,面被對方吃的稀溜溜作響,沒幾下,半碗面下去了,一塊胡餅也進去一半。
「麵條勁道!醬肉香!好吃!」男子吃得過癮,好像很滿意,咬上一口酥胡餅:「餅酥咸香!」
那人自言自語誇獎,又開始迅速解決自己碗裡的麵條。
此時太陽剛剛從天際冒出來,丁家開鋪子算是早的,那些酒坊酒鋪都還大門緊閉。一條鋪子只有幾家開著做生意。
客人一走,冰蘭收了碗筷,將收的錢放進箱子,屋裡煮麵的灶壓下火。每天起早的人畢竟不多,丁家本著儘量不放過一個客人的原則經營著小店。丁家人都很勤勞,冰蘭坐在店外左右掃視官道上漸漸多起來的人,生活如果一直這樣也不錯,她就做男人又如何?眼下一家人對她都那麼疼愛,尤其娘和幾個姐姐,為他們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
古代,女子地位再高依然是弱勢群體,嫁不好倒不如不嫁。
賣肉的張屠戶背著一扇豬出來,肩頭一用力,豬肉準確地落在案板上。「七全,拿肉了!」
「知道了張叔!」冰蘭答應著拿錢去買今明兩天需要的肉和骨頭。
「張叔,今天的豬肉好肥!夠三指膘了!還是一塊五花肉,一根棒骨」
「今天的肉你就吃去吧!包你好吃,是村上老紀家養的,那是吃著酒糟長大的,肉里都帶著酒香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