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這才過去多久,他們又開始折騰什麼新教,說要脫離昏庸國王的統治,要弄什麼轄制國王的議會。我覺的這些英國人就是愛折騰。一會兒信教,一會兒信皇帝,一會兒信議會,將來不知道信什麼?」
宜妃娘娘端起來她的奶=子茶,對著木質吸管吸了一口,口氣涼涼的說道:「可能他們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信什麼,才這麼折騰,一信起來不光把老子娘都忘了,連自個兒是誰都忘了。」
「不像我們老老實實的過自己的日子,有空的時候該信佛的信佛,該信道的信道,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一身輕鬆。」
惠妃娘娘咽下嘴裡的點心,麻利的接口,「宜妃妹妹說的在理。他們就是一推兒不知道信啥的糊塗蟲,不折騰折騰心裡不舒坦。」
皇貴妃撫掌大笑,「可不是這個理兒嗎?孔聖人不是說過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他們折騰這個議會、□□,估計又是瞎折騰。」
「就跟《太太學堂》裡面那個所謂的貴族一樣的瞎折騰,居然要自己培養一個只會針織女紅的妻子?這樣的姑娘天底下不是很多?最後弄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同樣有一個女兒的榮妃娘娘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可不是這麼說?雖然像《吝嗇鬼》裡面的父親出賣兒女的婚姻換錢不對,但是我看那個《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瞎折騰,父母生養了他們,他們就這麼回報?」
康熙皇帝聽到這裡就沒有再繼續聽下去,悄無聲息的走人。
妃嬪們對莎士比亞的戲劇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這些天四九城裡頭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戲劇的人,幾乎都在說這倆孩子不孝。看了《太太學堂》的人也都在說這個貴族白痴傻帽。雖然大清國也還有養童養媳的家庭。
就連新式學院的年輕人看了都說這傢伙瞎折騰,更不要說做父母的人看了有何感想。
不過,她們對於歐洲人的信仰問題,卻是看的很準。歐洲人可不是就沒有根骨定性嗎?用兒子的話說,就是沒有自信的時候信奉神權,自信心膨脹以後又搞個人崇拜,從來沒有給自己找一個明確的定位。
這天晚上,太子殿下在和太子妃殿下看完了英國大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後,梳洗完畢,發現時間還早,月色美好,就一起躺在濠濮間迴廊上的軟椅上賞風賞月。
他正閉著眼睛體驗濠濮間這份幾乎沒有人為設計感的自在閒適,與山水林木共歡樂,伴鳥獸禽魚同悠遊的時候,被太子妃用手輕輕的戳著臉頰,微微睜開眼睛,就見她神色猶猶豫豫的問道:「你說,將來我們的小寶寶要是愛上了一個無才無德、無財無貌的平頭老百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