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怪康熙現實,或許有人說康熙忍辱負重,可實際上在古代孝經里還有殺子救母的例子,康熙或許達不到那種程度,可要讓康熙因為承鈷就對太皇太后下手也是不現實的。
康熙或許會為權力對付太皇太后,可若是因為承鈷,康熙不見得會下那個決心,即使他身為帝王也多少受到孝經中那種變態的孝敬方式的影響,而且在江山面前,承鈷只是病弱的身子在康熙面前一點都不重要。
第八十四章 封號問題
所以康熙很是輕易的接受了圖海的提議,實在是康熙擔心一旦他與太皇太后決裂,他在朝堂上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太皇太后身為康熙的長輩地位還高,即使沒有垂簾聽政,太皇太后在朝廷上的影響力都不是一般的大。太皇太后兩度扶持幼帝上位,經歷了三朝政局變化,不說太皇太后就經考驗的政治手腕會讓康熙這個新丁吃多大的苦頭。
只說太皇太后在朝堂上就代表著蒙古和一部分宗室的力量,此時蒙古地位雖然下降,在朝堂上也漸漸退出權力中心,可是太皇太后這麼多年在朝堂上的經營還是不可讓人小覷的。
而如今的康熙可不是後來對朝堂上任何事情都能夠一言而決的清聖祖皇帝,現在他才剛親政沒有幾年,只有在鰲拜的事情上在朝臣面前顯示了他的存在。而朝中那些宗室和世家大族並沒有將康熙放在眼裡,這倒不是他們有什麼不可言說的心思,而是清朝本是少數民族入關,在未入關前清朝的傳統向來是以強者為尊的。而康熙雖然登基,可是作為一個幼主,康熙並不能讓這些老臣們信服,若不是太皇太后力挽狂瀾,康熙不一定能夠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當然這也是未來康熙接連發動戰爭的原因,戰爭讓康熙獲得了足夠的資本,也讓重臣信服。
圖海這個建議能很大的緩和和太皇太后的關係,太皇太后立足前朝後宮多年,若是把他給逼急了,康熙並不能討得什麼好處。
康熙想到之前圖海話中的意思,就問道:“愛卿說的那個兩幅聖旨是何意?愛卿你手裡不是只剩下一道聖旨了嗎?”
圖海回道:“啟稟聖上,太皇太后以為是兩幅聖旨,那就一定得給太皇太后兩道聖旨。”圖海神神叨叨的給康熙說著讓人聽不懂的話。
不過康熙卻立馬明白了圖海的意思,太皇太后以為圖海手裡還有一道威脅她的聖旨,若是告訴太皇太后沒有這道聖旨,太皇太后必定是不信的,不如索性給太皇太后一副假的聖旨,一方面讓太皇太后放心告訴他自己已經銷毀了這道聖旨以後也不會在翻出舊事,向太皇太后示好。另一方面如果圖海手裡只有這一道聖旨,太皇太后未嘗不會反悔,因為只要沒了威脅,太皇太后根本就不怕圖海,而這樣做也是打一根棒子,給一個甜棗。沒有之前那到聖旨的威脅,太皇太后也不會沉穩如今的。
想到這些好處康熙到是佩服圖海這個老狐狸,而且圖海今日的舉動也讓康熙徹底放心了。康熙也把圖海視為自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