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了,在這百里之地上,人類的智慧終於戰勝了自然的偉力。饒是康熙這輩子見過的大風大浪多了,也不由心潮澎湃,轉頭卻見胤祚胤祺兩個在岸邊圍著一棵楊樹比手畫腳。
“你們說什麼呢?”
“皇阿瑪。”胤祚笑道,“二十四年南巡的時候,我和四哥在這岸邊種了一棵楊樹,如今都這麼大了。”
“哦?何以見得這是你們的樹啊?”
康熙饒有興致地上前,胤祚指著樹幹一個凸起的結塊,上面隱約可見匕首的劃痕,歪歪扭扭大致認得出是“四六”兩個字。
“當年刻字的地方,才我小腿那麼高,如今已然遙不可及了。”
“連棵樹都不放過,可見你們小時候有多頑皮。”思及兒子們幼時趣事,康熙不由捻須大笑,笑到一半忽又有些恍惚失神。
二十四年他頭一次巡幸高家堰的時候,隨駕的一眾皇子,最大的不過十五,最小的胤祚才六歲。如今故地重臨,胤祚的長子弘晨都已經滿了十周歲。
整整二十年,就這麼過去了。這中間有多少滄海桑田啊!當時籌建規劃了整個高家堰大堤的河道總督靳輔早已作古,連他的繼任者于成龍都死了七八年了。
那時老大還是英武不凡的巴圖魯。太子剛剛上朝聽政,渾身的體面氣派……
康熙渾身一顫,合上眼睛不敢再想。
胤祚看見他染霜的髮辮,突然開口笑道:“皇阿瑪,兒子想把這樹挪回京城去,叫四哥也瞧一瞧。”
康熙呵地一笑:“三句話不離你四哥,連棵樹也想著他。”
“那是自然,兒子們當年耕耘一番,好容易收穫這綠樹滿蔭。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您給洪澤湖畔的子民留下了這座大堤,縱然二十年白駒過隙,亦不負這光陰了。”
是啊,二十年過去,大清已經從他登基的時候那艘在狂風暴雨中苦苦支撐的小舟,變成了史無前例的龐然大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該給他奉獻一生的基業,尋個好舵手了。
想通了這點,康熙洒然一笑,拍拍他的肩膀:“給朕撐傘,咱們別處瞧瞧去。”
當晚,康熙召了馬齊進宮,陪他下棋。遠近聞名的臭棋簍子馬齊驚訝地發現自己近日居然能夠跟皇帝戰個不分高低了!皇上到底在思考什麼?
康熙沉凝的臉上明晃晃地透著“深思”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