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望向坑几上堆放的奏摺,眼睛裡又湧出那股子不容抗拒的自信。“你們看這一疊疊奏摺,平日裡論正事不見有所得,如今個個倒都是能言善道,什麼祖宗陳規,什麼天象災禍顯示,什麼民間童謠流言全來了。朕告訴你們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縱然前方是刀山火海,雷霆深淵,朕亦置之度外,萬死而不辭!朕成立會考府就是要從上至下,從里至外,務必盡掃積弊,清查到底。允祥,你是總理事務大臣,你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親自追查!凡抵抗欺瞞拒不賠付者,朕只有一個辦法——殺無赦!”他說出最後三個字時,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聽得屋內另兩人有如石破驚天。
馬齊怔愣有時,方緩過神來,他忽就想起了“治亂需用重典”這句話來,不管日後皇帝是否能以一己之力蕩滌污濁扭轉乾坤,只憑他這腔熱血雄心,他馬齊便已明了先皇為何會將萬世基業託付於他。年輕時他亦曾想過,堂堂七尺男兒,既入仕途,不入閣,不做到首席大學士,又如何能把自己的滿腹經綸用來報效皇上報效國家呢?歷經幾番風雨,幾多坎坷,總算如願以償。可正值他春風得意之時,偏遇滅頂之災。他雖事先已知皇帝心意,但憑著一股忠心、責任感,仍直言舉薦當時他覺得最為賢能的允禩為皇太子。卻讓自己一下從最頂峰滑落至谷底。雖說後來皇帝還是重新起用了他,但他那顆熾熱的心漸漸也就冷了,他只求能潔身自好善始善終便罷。剛才皇帝這番慷慨陳詞,讓他久已麻木的正義感又油然而生,但他畢竟已是古稀老人,嚴峻的現實仍叫他憂心憧憧。他稍動了下僵直的身子骨,嘆道:“皇上高屋建瓴,乾綱英斷,老奴聽了方才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啊。”
馬齊還在那蹉噓,倒是胤禛,臉上烏雲早已退盡,好像剛才他壓根沒說過什麼般,翻了翻坑几上奏摺,隨口道:“這一堆廢話中,倒還是允禩明理,體恤如今國庫財政拮据,上了個摺子提請裁減聖祖梓宮奉移山陵所用人夫等,朕想准了。”
馬齊聽著皇帝似波瀾不驚的話語,悟著他方才話中偶露的弦外之音,方才醒悟他前篇長論的真正涵義,頓時感到皇帝真是個深不可測的人,心中敬畏越加凝重。自古帝王最忌朋黨,雖說胤禛登極立封允禩為廉親王,可只不過是因為他權基未固罷了。但八阿哥他如今事事拖住十四阿哥,倆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而十四阿哥又牽連著皇帝的生母——太后。難,這話還真是難說,可馬齊亦知道有些話,如現在不說,只怕以後自己就沒有機會再說了,便啟唇道:“皇上宅心仁厚,一心為國為民,未曾猜忌有心之人會別有所圖,”說到這,馬齊覷著皇帝神色,小心翼翼道:“老奴陋見,尋常百姓家裡,便是再窮再苦,若有老人仙逝,必也要砸鍋賣鐵,籌措銀兩,體面送走。如何廉親王想的法子,省來省去全是叫皇上如何節省修建聖祖皇帝陵寢的法子?自古聖朝以‘孝治天下’。世人皆知古之聖人舜,因其大孝,被尊天子,因孝而一世能得其位。廉親王向享賢名,如何竟會糊塗到要皇上背負‘不孝’之惡名?”
胤禛露出恍然大悟神色,“朕亦疏忽了,滿朝文武中能看透的,除閣老外,恐無第二人了。這個奏摺朕是要駁回才妥啊。”
馬齊被戴了高帽子,不禁有些歡喜,忙謙遜了幾句,接著道:“廉親王蒙皇恩兼管工部,明知皇上嚴令清查各部虧空,他卻將應嚴追還項者,自行寬免,以搏自身賢名。這時他倒又不記得國庫空虛了。”
胤禛斂起笑容,沉思了一會,又問道:“那你說他為何要如此呢?”
馬齊壓低了聲音:“老奴原愚昧,亦受其矇騙,曾力薦其於先皇前,後萬幸聖祖皇帝點醒。可其至今仍無悔意,往日朝上官員得其利者甚多,是以其門下黨羽甚眾,其必有不臣之志,惟時不濟而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