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也被趙禎追封為皇后,但沒有進來,時常往來於都城和這裡之間,依然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趙光義在樹下乘涼,鬱郁嘆氣:「我現在只能擔心這些婦人憂慮的事。」先為了兒子能不能生孫子感到擔憂,然後再憂心孫子有沒有曾孫。娘們唧唧。
如今趙禎已經年近五十,連續死了三個兒子,陰間到現在都沒等到冊封太子的通知。就冊封了一個皇子,也是他的曾孫。是趙恆養子之子。
趙匡胤笑罵道:「你活該。」愉快的繼續看書。他最近有個打發時間的事,批註《武經總要》,把自己的心得什麼的寫進去。
隔壁唐朝在修《真唐書》,皇帝們都在寫《我的一生》,看起來還挺有意思。趙匡胤看了一些,真是好一番春秋筆法,有時候時間線微調,主動和被動稍微調換,看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由此來看,歷史真是個故事,真相已經泯不可知。
唐朝的皇帝們都把自己寫的出淤泥而不染,除了太宗那一卷由李治來寫,把父親吹成聖人,其他人都是自己寫自己的故事,寫的很不可信。
又過了數年,趙禎前來報導。
遼國皇帝非常難過,為他戴孝,這麼多年都沒有打仗,太不容易了。
趙禎到小帝鎮時,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劉娥一把扯進屋裡:「別吭聲。」
「大娘娘!您好年輕!您怎麼做民女打扮?」
劉娥嚴肅的警告他:「先別出去。」
「怎麼了?外面不安全?」又有宦官鬧事?
劉娥想了想,這件事很難給他解釋清楚:「太*祖和太宗略有摩擦,真宗在勸架。」
實際上是太宗看著新唐書,突然覺得這裡面有嘲諷自己的意思,真宗覺得沒有。然後被打了一頓。趙匡胤過來看到底因為什麼,哦,原來是方鎮諸表啊。就把太宗又給揍了一頓。
趙光義依然禮貌的先讓哥哥打了三拳然後再還手。趙禎這時候來,最好不要出去,畢竟他才是組織編撰《新唐書》的人,其中有些思想也是由他授意。
趙禎探頭往外看了看,就看見外面飛沙走石,倆黑臉大漢把一雙砂鍋大小的巴掌揮舞的虎虎生威,拳來腿往,盤旋閃轉。自己老爹在樹後頭躲著,戰戰兢兢的探出頭來,怎麼看也不像勸架。
劉娥拍了拍他:「何必這樣一臉嚴肅?你死了幾天才來,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