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聽到李長庚說,明山和尚收拾了一窩不識趣來找他麻煩的土匪,因為出家人視錢財如糞土,便將匪窩裡的銀錢財物都送給了李家先祖,又指點李家先祖在如今李家橋這個地方買田起屋;顧岳心裡突地一跳,覺得有些不對頭啊?衡州商會那個蔡老闆和他講古時,只說李家是世代居於大明山下,可沒說是和明山和尚差不多同時從外面逃過來的?是李姓人從一開始就有意讓人誤會他們比明山和尚早得多來到這大明山下?
還有,李家祠堂里供著明山和尚的神位……
顧岳覺得自己似乎猜到了一些什麼。
此時日頭漸高,顧岳一行人遇見不少沿河村子裡挑了稻穀往八橋鎮去的,三五成群,倒也熱鬧。聽得李長庚在講明山和尚如何如何,立時有人興奮地插話附和。這些人雖然沒有李長庚的本事挑著重擔走路時也能長篇大論地說下來,不過你一言我一語,倒是將明山和尚的種種傳聞說得活靈活現,諸如能降南山猛虎能捉水中蛟龍、常常將大明山上的土匪強盜當成僕從使喚、擺了個八卦陣騙得進山的一支清兵繞暈在山裡也沒摸到廟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呼風喚雨還能看相算命……顧岳聽得簡直以為這是諸葛亮再世劉伯溫重生。
說的人一個個眉飛色舞,仿佛自己便是那得到奇遇的李家先祖,明山和尚的本事越大、傳聞越離奇,自己越是臉上有光。
顧岳聽到後來,倒不再在心裡嘲笑這些太過誇大其辭的傳聞了。
昆明城的街巷之中,他也時常會聽到當地的老人講古,將曾經世鎮雲南的沐王爺說得神乎其神,仿佛那就是自家祖先,一提起來便滿面紅光、口沫飛濺。
喜歡吹捧自己家鄉的傳奇人物,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二十里路,又挑著重擔,即使同行人多,一路說說笑笑,也並不輕鬆,路上歇了數次,直到近午時,才望見清江河邊岳巒起伏的盡處那個人煙稠密的鎮子。清江河在此處拐了一個大彎,河道變得開闊,水流變緩變深,開始宜於行船,船隻沿河而下,可以經過縣城,駛入湘江,直通衡州;加之此地背臨群山,一遇盜寇匪害便可退入山中躲避,因此隨著附近村落的增加與擴大,此地慢慢便有了碼頭、貨棧、客棧、雜貨店、糧店米鋪和住家,漸成大鎮。
時當夏收過後,挑著稻穀或新米來賣的農人絡繹不絕,各有相熟的米鋪糧店,徑直挑了去排隊等候。各家店鋪早已商量過,掛出來的牌價並無二致,意料之中,遠遠不如三四月份,不如收割之前,自然也不如去年歉收時的價格。那些農人抱怨歸抱怨,稻米照舊還是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