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橋這邊的稻米,往年多是賣給鎮子東頭的張家米鋪,這家米鋪的老闆雖然姓張,土生土長的八橋鎮人,不過他家老娘是從李家橋嫁過來的,姓李,自己娶的又是李家橋顧姓的媳婦,大兒子也就是將來的少東家娶的是李家橋何姓的媳婦。因著這份香火情,張老闆做生意也算公道,李家橋挑出來的稻穀和新米,往往就直接送到張家米鋪里了。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賣稻米的多,大姑父他們等了半個多時辰才輪到。
稻穀直接挑到店鋪後頭。店鋪後頭臨河的空地上,起了三個足有兩人多高的圓柱形穀倉,穀倉上部,緊挨著二樓走廊,開口只比欄杆矮個半尺。穀倉底部中空,用木柱架空了一尺多高,以便隔絕濕氣,臨河那面貼近倉底的地方,開了個尺許見方的孔,用抽板擋住,要裝船時,將木滑道靠緊方孔下端擺好,擋板向上抽起來,稻穀便可沿著滑道傾瀉入船艙里,餘下的稻穀不多,自可裝在籮筐里吊出來。
三個穀倉已經裝滿了一個,封好了等待裝船啟運。第二個穀倉裝了一半。稻穀挑上二樓,挨著穀倉擺好,張老闆在一旁記帳,兩名夥計將量斗插入籮筐中,裝滿了稻穀之後,搖一搖讓量斗里的稻穀更密實、裝得更多一些,眼見得賣稻穀的農人要嘀咕抱怨了,又用木板將量斗上方堆出一個尖來的稻穀抹平,見堆出來的穀粒重又落入籮筐中,賣家心裡好受多了――這也是張老闆厚道處,一量斗就是平平實實一量斗,沒有非要堆出個尖來。
輪到大姑父一行時,張老闆將手插進八個籮筐里稍稍翻了一翻,便笑呵呵地道:“李家橋的水土好,穀子算上等,水生老弟又是個厚道人,咱們向來信得過,不用量了,一擔一百六十斤,三擔一百五十斤,總共六百一十斤,倒進去就行了!”
話雖如此,大姑父還是謙讓了幾句,才提起籮筐向穀倉里傾倒稻穀,有意放慢了速度,好讓張老闆能夠看得清楚,這一整籮稻穀,都揀選得十分乾淨,穀粒乾燥飽滿,並無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之處。大姑父這麼一做,張老闆臉上的笑紋顯然更深了。兩個夥計站在一旁歇息,也鬆了口氣。
因著不須量斗,大姑父這四擔稻穀,很快賣完,張老闆將錢一一數給大姑父,除了銀元、銅幣之外還搭了幾張軍票,大姑父和大姑姑都極不樂意,張老闆苦著臉解釋道,軍票是省裡頭直接攤下來的,各家店鋪不敢不認,但是認得多了又要虧血本,因此八橋鎮的米鋪公議,今年收稻米,都要搭一成的軍票,各家都是如此,不獨他這一家。
顧岳在旁邊聽著,忽然問道:“攤派軍票,是要準備打大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