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昶聽瘦子和高個兒說完,若有所思。
其實他們所交代的情況,與朝廷卷宗上記錄的差不多,忠勇侯冒進,率兵追出境外,中了蠻敵的圈套,以少兵疲兵對上十萬大軍。
可是仔細一想,實情又不盡然如此。
朝廷的卷宗上,對忠勇侯出征前的塞北戰事只寥寥提了幾筆。
可這兩個統領方才說了,蠻子打仗,通常打不長久,這回卻刻意拖長戰時,擺明了有詐,雲舒廣意識到這一點,去急函讓樞密院調兵馬糧草,樞密院為何直至三月後才回信?
如果樞密院及時調來兵馬糧草,雲舒廣便也不至於以少敵多了。
且兵馬糧草未至,雲舒廣明知有詐的情況下,卻帶著七萬人迎敵,並且追出境外,是不是說明了他也有不得已之處?
程昶一念及此,不由追問。
但這高個兒與瘦子卻說,忠勇侯帶兵追敵後,他二人率餘部留在境內策應,具體發生什麼,他們並不知情。
瘦子還說:「其實三公子的這些問題,今年年初,樞密院的羅大人都來問過我二人,問完後,就說忠勇侯大約是有冤的。三公子若有不解之處,不如再去跟羅大人打聽打聽,他是樞密院的人,手上或許有證據。」
程昶點頭。
是了,羅復尤掌樞密軍政文書,羅姝說,他當時就是發現了文書上有缺漏,才來白雲寺過問忠勇侯的案子的。
暗室里一時靜了下來,程昶將思路理了一遍,見天色不早,便要起身離開。
瘦子和高個兒見他要走,將他送至門口,都拜道:「還請三公子一定要為忠勇侯、為我二人伸冤。」
程昶正欲點頭,忽然意識到不對勁。
他二人……方才稱他什麼來著?
三公子?
可是,他方才來時,並未曝露自己的身份,連引路的那個看守也只說他是御史台的御史大人。
難不成這二人從前見過他?
程昶不動聲色地問:「當年今上招忠勇侯回金陵,你二人可是隨他一起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