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認真道:“高祖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陛下可要守好嘍。”他說著,伸手在顧玄茵單薄瘦弱的肩上拍了拍,笑嘆道:“這小身板,連桶水都擔不起來,如何擔得起我顧家的江山?”
他聲音不小,在場之人都聽到了,詹夙立刻皺了皺眉,正想開口,卻聽顧玄茵道:“父皇願意把這江山交於朕,是朕的榮幸,朕怎能把它當作負擔呢。”
顧玄茵這明顯是歪曲了齊王的意思,他神色一滯,忙解釋道:“本王不是這個意思,本王是怕陛下累著了。”
“如今天下太平,內有賢王相助,外有良臣輔佐,朕怎麼會累呢。”顧玄茵含笑看著兩位叔叔,“朝廷之事,便是我顧家之事,只要我們顧家人同心協力,還怕治理不好這江山嗎?叔叔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小皇帝的聲音清脆悅耳,伴著徐徐清風,送入了在場所有人的耳中。
劉文周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陛下是個聰明孩子,才登基幾天,就已經學會說場面話了,面對兩位王爺的夾擊,竟是一點都不露怯。
詹夙也知道顧玄茵是在說場面話,可也不知為何,他鬆了口氣的同時,心裡又有些發酸。
顧玄茵場面話一套一套的,倒是讓齊王不好再說下去,他於是看向梁王。
梁王會意,說道:“我和三哥難得見陛下,有許多話想與陛下說。”他目光掃過一旁站著的眾位臣公,“諸位就不必在這兒陪著了吧。”
顧玄茵頷首,“梁王說的是,諸位不必在這兒陪著了。”她說完就見詹夙的面色立刻沉了下來,不由在心中笑了一聲,詹相是對她多不放心,生怕他們顧家人聯合起來對付他這個外臣。她於是頓了頓,目光落在詹夙身上,“丞相留下。”
詹夙立刻答應,打發了外人,二位王爺說話想必會大膽許多,可就不是幾句場面話能應付的了,心存忌憚的小姑娘只好向他求助,他豈有不答應的道理。
有詹夙在,齊王、梁王準備好的說辭就只能說一半了,二人一唱一和地講起了前朝幼帝登基,外戚當權的故事。
顧玄茵自然明白他二人的意思,但面上卻裝作不懂,含含糊糊地答應著。
詹夙覺得這些顧玄茵是該好好聽聽,但他不好說,只始終不語,眼觀鼻鼻觀口地坐在一旁。
二位王爺說完前朝的例子,又開始替顧玄茵出起主意來,梁王更是舉薦了幾個當世有名的大儒,“這幾人本早已不問世事,然機緣巧合之下,我與他們結識,若陛下願意,我可以幫陛下去請他們出山。”
顧玄茵對這幾人早有耳聞,“朕雖對這幾位賢士仰慕已久,然朕如今初登大寶,自知德行有失,朝中諸事未平,恐玷污了幾位賢士,等朕有朝一日成了明主,有了識人之才,再請幾位出山不遲。”
齊王沒有想到顧玄茵會拒絕,忙勸道:“若真的朝政清明,天下太平,還要賢士做什麼,如今才是用人的時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