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篇 餃子
一直記得自己小學寫作文的尬事。
我的性子太過膽小,那時候很小,更是如此。當時,總羨慕別人寫的一口好作文,老是受語文老師的當眾表揚,心中羨慕嫉妒死。終於有一日小測試,我偷偷夾了一本作文書進了考場,當時四肢百骸皆虛飄飄的,不受自己控制,可能是太過做賊心虛吧。於是,連作文的題目都沒看,就直接膽戰心驚地快筆抄上去了一篇《囫圇吞棗》。那場測驗完了,我心中竊喜一陣,這麼高的作文水平,恐怕我也能受一次當眾表揚了吧。孰知,弄巧反拙。考試成績出來了,作文得了十分,是可憐字數的分數,總分大概是40或50分,看到作文,我的臉不禁羞紅了一陣子。評作文課的時候,語文老師在班上奚落了一陣,雖未點名,我心裡的鬼影卻被放得越來越大,總歸不是滋味。從那時起,我才徹底了解了成語“囫圇吞棗”是啥意思。猶記得那年我10歲。
小學作文鬧出的笑話,讓我再也不敢抄襲了。不過,後來懂得些,我只是不高明的抄襲者。大家都說,寫作文的時候記幾個模板,就不用擔心任何小學作文了。比如“番茄雞蛋”梗。你記一篇番茄炒雞蛋的作文範文,幾乎可以適用走遍天下了。比如寫“我的母親”,你立馬可以轉到,母親最愛吃番茄雞蛋;比如寫“我的愛好”,你立馬可以將番茄雞蛋又拿來摔一摔;比如“人生感悟”,立刻就可以從“番茄雞蛋”這個小烹中得出無限的治國之道和人生道理。總之,你隨時都可以把番茄雞蛋當成你的拿手作文,無往而不利。
高明的抄襲者,是不露痕跡。若能將古人的詩詞文,化用至整篇作文中,你反而不叫抄襲了,而是學以致用,創新思路,臻於至境。可見,抄襲指的是不能同代抄襲,向久遠的大家學習,那就是異代知音了,故而宋詩擺脫不了唐詩的陰影,這也無可奈何。很多文章,並未故意抄襲,有可能心有同理,便寫得類似了。文章之類,最難分辨誰是誰的影。
說了這麼多作文,其實想扯一扯餃子。小學時,記得最深的一篇作文是《母親》。那篇作文是班裡一個男生寫的,因為受到老師當堂的表揚,所以我記住了。其中寫的是母親下餃子的情節,當時老師讀其文章時,特別點評了那一部分:“母親包的餃子又好吃又好看,可我包的餃子卻是形狀各一,十分難看,母親直誇我包的好。餃子下鍋里後,立刻游上了水面,一個個跟小鴨子在洗澡一般,十分有意思。”這段文字是我憑感覺回想拼湊的,不十分準確,主要的精彩點就是將“餃子”比作了“鴨子洗澡”,那時候不知為何記憶那麼深刻?或許,我只是太渴望老師表揚我了,只是我天資愚笨,難以達到天成,就記住了這些。現在想想,鴨子真的在熱水中被燒得滾燙,恐怕只是煮熟的鴨子,毫無生氣了,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