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不論白崇再如何小心眼,都抵擋不住民心民意了,百官皆為慕榮請功,謳歌慕榮的才能、膽識和氣魄,沒人再計較慕榮未得詔命便擅自調兵之罪。
群臣拜服,百姓稱頌,慕榮終於不再是從前那個默默無聞的相府大公子,而是令天下側目的長平侯,大周未來的繼承人!
然而,慕謙當庭宣告,一切功過賞罰待慕榮回京後再定奪。
是日下朝後,慕謙下旨,命太常寺於大梁城南郊選址修建陵寢,並奉柴氏、劉氏及慕堅白和慕依風梓宮於景福宮,待大祭(死後二十七天)過後出殯,歸葬皇陵。
景福宮乃中宮所在,只不過自有周以來,景福宮便空著,無人居住,因為慕謙未曾立後。
此外,慕謙旨意中還說,輟朝三日,皇帝及所有王公大臣、宮眷咸素服,及殯而止。停靈期間,王公大臣及宮眷只需在初祭和大祭當日到景福宮參加祭祀,其餘時間不必每日都去祭奠,素服舉哀即可。
又三日後,慕謙下詔,追封柴氏為聖穆皇后;追封已故皇子籬為杞王,贈司空;追封劉氏為邢國夫人;追封皇孫堅白為越王,贈太尉;追封皇孫依風為永寧郡主。
自慕謙即位以來,中宮之位便一直空懸,如今追封亡妻,後宮裡依然沒有皇后,並且終其一生,慕謙都不曾立過皇后,也不曾納過妃。
從這一刻開始,他便已決定,待他百年之後與亡妻合葬一處。
如今想來,冥冥之中或許是上天的指引,他一直沒顧上追封他們,大概就是為了等待他們回歸的這一天吧。
只是,唯獨慕籬,他們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回他的遺體了,只能為他建衣冠冢。
================================
三月辛未(十六日),大周北境,錦州城。
春末夏初,艷陽高照,春光明媚,修繕一新的錦州城好似也恢復了生氣,在艷陽下顯得朝氣蓬勃。
但見南城門外廣闊的平原上擠滿了簇擁的百姓,人們依依不捨地為他們的英雄送行。
依照慕謙的旨意,慕榮若是再不啟程返京,怕是就趕不上聖穆皇后等出殯了。
經過半個多月的徵召擴編,羲庭軍兵力算是基本上補足了,並且擴增到了四萬多,加上各縣府兵,好歹算是有五萬兵力了。
如今,整編事宜已初步完成,接下來就是練兵和整頓邊防了,這些就是鄭淳自己的事了,慕榮自然不可能長時間留在這裡。
同時,在十數萬軍民同心協力下,在此戰中遭到破壞的城牆也都已修繕一新,還有城內道路民宅也都基本翻修完畢。所幸錦州城池夠堅固,城牆夠堅夠厚,所以破壞程度並不算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