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1 / 2)

接下來幾天,他天天帶著乞兒逛各街的書鋪,乞兒發現,和私塾學堂離得近的書鋪多賣科舉相關類的書籍,且價格略高,除開這幾個地方的書鋪,其他書鋪的書以紙張墨水好差論價,紙越好墨越好的書更貴,和綿州大不相同,和郡城更千差萬別,他和譚振興說,後者露出副『你才知道啊』的神情,京里達官顯貴多,他們讀書寫文章,筆墨紙硯極其講究,這些天他們雖在屋裡寫功課,但耳朵時時刻刻在聽外面人討論京城物價呢。

天子腳下,寸土寸金,同樣的四書五經,能賣到幾十上百兩高價,不稀奇。

「乞兒,咱們是從小地方來的,你在外表現穩重些,別動不動就露出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看著很丟臉吶!」譚振興道,「關起門咱們自家人沒什麼,人前萬萬不能丟了分寸。」

這是譚佩珠和他說的話,從他成為舉人的那天起,他就格外注意言行了。

「是。」乞兒頷首,又和譚振興說起這幾日的見聞來,除了書鋪,他們還逛了好多鋪子,整體而言,柴米油鹽肉相對穩定,布料首飾字畫價差顯著,這點和綿州不同,綿州物價是根據街道的繁華程度來定的,價格不穩定,他問譚振興,「振興哥知道原因嗎?」

譚振興:「……」他怎麼知道,他又沒出門,他反問乞兒,「你知道?」

乞兒笑了,故作神秘地拉開凳子坐下,旁邊譚振學道,「和朝廷有關吧。」

柴米油鹽是百姓生存生活的根本,任由商人哄抬物價容易引起百姓暴動,首飾字畫則不同,買得起金銀首飾古玩字畫的人家多家境富裕,朝廷放寬管束能多征不少稅,何樂而不為。

皇上勵精圖治,以百姓利益為先,是明君。

乞兒點頭,「振學哥說的有理,不過譚老爺還說了個原因。」現戶部尚書姓楊,出身武將世家,哪怕其棄武從文,但他仍堅持武不可廢,朝中有官員不滿在軍營將士方面貼補大量錢財,聯名奏請皇上削減兵力,楊尚書堅決反對,在金鑾殿上直接和他們吵了起來,文數並重就是吵架提出來的,國庫是否充盈和戶部息息相關,皇上有心改革稅制呢。

後邊的話譚盛禮沒說,乞兒卻有所感覺,因為譚盛禮給他講了算學的用處,世人對算學的印象停留在帳房先生,實則不然,算學和身邊很多事都息息相關,不僅僅是算帳,朝廷重視算學,必然有其道理,綿州離得遠,讀書人是為科舉而學算學,京里人更為敏銳,幾歲大的孩子就開始學算學了,比起背書讀文章,他們走路背的算學,街邊玩石子的孩童不會背詩也會算學,這種洞察力不是誰都有的。

京城的氛圍,和綿州完全不同。

他轉述譚盛禮說的理由,譚振興眉頭緊皺,「長此以往,十幾年後,京城的讀書人豈不比其他州府的更有優勢?」

這是必然的,天子腳下,權勢更重,與生俱來的敏銳力不是鄉野書生能比的,關於這件事,譚盛禮早就說過,官家子弟走科舉要比寒門學子輕鬆,想到自己乃帝師後人,譚振興覺得無比慶幸,如果他生在普通人家,窮盡畢生精力能考個秀才就頂天了,哪有機會來京城啊。

更不會有機會看到老祖宗威風凜凜的過往,身為譚家長子,不敢再讓譚家沒落了,至少,見過京城的繁華,沒辦法再回到惠明村做個遊手好閒混吃等死的少爺了。

最新小说: 绊惹春风(双重生) 和哥哥的恋爱日记 香山浔风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 潘塔斯女神(NP) 碧霄(NPH)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