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那個時候並沒有網購,所以雖然讀課文的時候口水直流,卻沒有渠道可以嘗一嘗一解饞蟲。
後來長大了,遇到的美食越來越多了,漸漸也將這「不起眼」的小醃菜拋之腦後了。
說起來,活了兩輩子,陸柚這還是第一次品嘗寶塔菜。
這經過醃製過後的寶塔菜依然保持著肥厚脆嫩的口感,嚼起來嘎嘣嘎嘣響,口味也討喜,鹹甜味剛剛好,還保有鮮甜的汁水,整體很清爽,不愧是能讓作者哪怕是離開多年依然心心念念惦記的特產下飯菜。
不消說,這也是陸柚想要收入囊中的下飯菜之一。
還有濃濃的麻油香中充盈著十足的鮮甜的梅菜筍絲,裡頭的梅菜並不是梅乾菜的梅菜,而是海西省本地的高山芥菜,芥菜本來就爽脆,再加上同樣脆嫩的筍絲,強強聯合變成的梅菜筍絲有一種非常幼嫩的獨特脆感,好似枝頭剛剛冒出來的新芽,吃一口滿口春天。
但是海西省那邊最有特色的下飯菜還是各種海味,畢竟靠海吃海,再加上雖然是沿海地區但是並沒有被如申城那樣被劃作第一批經濟特區,所以海西省的經濟發展狀況比陸柚他們老家要好些,但又不是全然充斥著被外來人口和經濟浪潮衝擊的感覺,特色飲食要更多。
像是那家家戶戶都愛吃的小銀魚,本身就鮮而不腥、肉緊而不干,經過簡單的醃製之後脫去了多餘的水分,肉質變得更加的緊緻彈牙,又因為醃製的配料是素油和豆豉,彼此互相成就,讓陸柚想起了前世風靡全國的豆豉鯪魚的味道。
陸柚記得這豆豉鯪魚可是在家下飯佐餐或者外出野炊的殿堂級美味,他前世就很喜歡囤這個。
如今豆豉鯪魚也不知道被發明出來沒有,但是陸柚覺得這醃製小銀魚也不輸,所以他又花時間和金錢專門去找當地頗受好評的老婦人學習了這道醃製小銀魚,準備後期給一品鮮下飯醬里增加一道醃魚的分支。
陸柚其實小本本里還記載了很多——比如就算是空口吃也不會覺得齁、有著沁人心脾竹筍鮮香的油燜筍;比如調味甜而不咸,經過瞎干蝦干和豐富蝦油的浸潤提升了鮮度和香氣,沾染上了十分濃郁的海味的菜脯,都是打開了陸柚的味蕾的特色下飯菜……
只不過陸柚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再加上他本來也是做生意的,所以還要考慮到原材料成本、時間成本、製作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各方面,所以綜合考慮下來最後陸柚定下來的也就是永興蘿蔔乾、寶塔菜和醃製小銀魚和泡椒筍子。
前三者是他費了時間、金錢和精力去學的本地特色的方子,重點在於打造屬於本地特色的原汁原味——陸柚一直覺得之所以眾口難調,就是因為一方水土一方人,大家都有家鄉情結。
雖然未來幾十年因為經濟發展交通便利等因素導致各省市的人口流動和融合加強,大家的飲食口味也趨於大同小異,商家為了廣撒網把各種特色美食進行改良適應大多數人的口味,是可以賺更多的人錢,可同時,食客們在想起特色美食的推薦首選,也不會是這些口味改良後的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