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瑣的“專家”們嗎?從過去到今天,有許多對此的形容性專有名詞,我想不必再提了吧。
說得好聽一點,為普通讀者寫作,就是為自己的良心寫作;我在第二本
書的後記中說:願我的工作能夠救贖自己的靈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過去,士大夫喜歡
說一句話,叫做事“各秉天良”,也是這個意思吧。
說得不好聽一點,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時代。學位、學銜、學術經費、學
術基金、專業傳媒、專家的名聲、地位、福利、待遇、住房、獎金都在“專業人士們”手
中掌握著,他們唯獨失去了普通讀者,唯獨壟斷不了市場。普通讀者憑藉自己的心靈,在
市場上投票。對此,我充滿敬畏與欣慰。幸虧如此!從我收到的那些讀者來信中,我對此
頗有信心。您認為我需要言不由衷嗎?
劉:我喜歡你常用“扼腕嘆息”這個詞,甚至喜歡你行文中無法抑制的
激情和憂患意識。我有時候甚至想建議你,即使有人批評這一點,也別改,就這樣。但每
當我讀溫功義時,就覺得歷史寫作創作者的態度就該是這個樣子,不溫不火,綿里藏針,
寫得讓讀者去“扼腕嘆息”,給讀者留下思考、想像的空間。可再回頭讀你的,每當將要扼
腕的時候,你的情緒也上來了,還是有一種過癮的感覺:“你看,作者跟我一樣的感受啊。”
李:我其實挺想學習那種不動聲色的深刻與犀利,在一個點上深挖下去。
可惜學不到。《北京晚報》有一位記者和我只談了一次話,就看出這一點來了,寫了一篇叫
“李亞平:感情是隱藏不住的”文章。就是它了,愛誰誰。
二、對明朝皇權專制的新認識
劉: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本書的敘事較“大宋”有突破,閱讀時總想著
一個詞:“王朝性格”,或叫作“朱元璋現象”。比如《劍橋中國明代史》寫道:明王朝27
7年的統治特點,“主要淵源於這位奇異而強有力的人物的個人性格特徵。”不知你構思、
寫作時,是否屬意這一點。或者,以你的觀察和體會,怎樣看待“朱元璋的性格特點深深
影響了明代統治者的治理思想與行為”這一說法?
李:你這個問題真的很厲害。假如不是對兩百七十幾年的明王朝歷史有
一個透徹了解,甚至,假如沒有對朱元璋之後六百多年歷史的了解的話,斷然提不出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