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勁的例子就不舉了。看看魯迅的小說,幾乎每一節都那麼寥寥幾行,句子都那麼短,就不難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再一個反證是,既然說魯迅的小說那麼好,評論鑑賞的文章鋪天蓋地,入選中學大學課本的又那麼多,幾乎到了普天之下(中國大陸)無人不讀魯的程度,可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沒有一個作家是學魯迅學到家的,甚至連個像的也找不見。它的藝術性,來自深厚的古文功底,不是學不來,一學就露了丑。這樣一來,人們就只有讚嘆而難以師法了。換句話說,現當代凡寫小說的,都是用白話文寫的,你去學一個用魏晉筆法寫作,學一個幾乎是從文言文脫胎出來的作家的作品,南其轅而北其轍,如何能上得了路呢?
魯迅的社會理念(1)
前面第三章里,談到了魯迅的思想資源。一個人的思想資源會影響他的社會理念,卻不等於他的社會理念。思想資源更多的對他的人生理念起作用,未必全部表現在他對社會的認知與追求上。一個自負的,甚至是自私的人,也可以是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只要他在追求社會主義事業的實現上,信念堅定,勇於實踐,我們就得承認他是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者。在這上頭,個人品質上的瑕疵,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也就是我們談論魯迅的是非功過時,很少論及魯迅個人品質的原因。
但是,對於魯迅這樣一位被視為中國文化革命新軍的主將式的人物,對他的社會理念,卻不能不做一番考察。往常人們談這個話題,總是舉出他的一些經典性的言論,說他怎樣狠批中國國民性的弱點,怎樣掮住了閘門放孩子們到光明的地方去,怎樣讚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怎樣讚美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寄託了人類的希望。嚴格地說,這些並不能說明魯迅的社會理念,有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的是在政治鬥爭中的堅定的立場。要探究魯迅的社會理念,最好是用統計學的方法加以驗證。比如,可以用電子計算機,算出魯迅著作中使用什麼樣的社會學的術語最多。如果他使用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這類的詞語多,我們就可以認定他是一個崇尚民主自由的人,是一個有現代社會意識的人。如果他用的還是中國士大夫千百年來慣用的心性、高尚、卑劣等傳統詞語,我們就應當認定他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並沒有多少先進的社會理念。
要對魯迅的全部著作做一次這樣的檢索,不是不可能,只是這樣的工作量太大了,不是我在這樣一本著作中能完成的。那就在一個較小的範圍里,做一次這樣的檢索並得出我們的評價。這樣做的理論依據是,既然全部詞語的檢索有這樣的功效,那麼隨機性的抽查,只要夠了一定的量,也可以得出大致相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