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風險遭遇編演抗敵劇目
承華社是解放前我組織的一個演出團體。自1922年開始到抗戰前夕,是經常演出的時期。在這期間,我編演了《西施》、《洛神》、《廉錦楓》、《太真外傳》、《俊襲人》、全本《宇宙鋒》、《鳳還巢》、《春燈謎》、《抗金兵》和《生死恨》等劇。
第三部分:風險遭遇《抗金兵》
民國六年(1917),我排演過《木蘭從軍》,加強了不少抵抗侵略的氣氛。木蘭是一位古代的女英雄,我想如果把她那種尚武精神和行動所表現的愛國思想在台上活生生地搬演出來,這對當時的社會應該是有益無損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了瘋狂的侵略。我當時以無比憤怒的心情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個戲。這兩個戲是以反抗侵略、鼓舞人心為主題的,在各地公演,得到觀眾的熱烈支持,可以反映出當時人民民族意識的高漲,人民給我的教育和鼓舞是極其深刻的。1932年,我從北京舉家南遷,先還沒有找到住宅,暫時寄居在滄洲飯店。好些老朋友都來看我,我們正計劃著編一出有抗敵意義的新戲,可巧葉玉甫先生也來閒談。聽到我們的計劃,他說:“想刺激觀眾,大可以編梁紅玉的故事,這對當前的時事,再切合也沒有了。”我讓他提醒了,想起老戲裡本來有一出《娘子軍》,不過情節簡單,只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一段。我們不妨抓住這個事實,擴充寫一出比較完整的新戲。葉先生並且主張將戲名就叫《抗金兵》,大家一致贊同他的意見,先請他搜集資料。過了三個月,這齣《抗金兵》就在集體編寫的原則下脫稿了。它是從金兀朮設計攻打潤州演起,斬了劉豫、杜充終場的。1933年初次上演是在上海天蟾舞台。我為了反對日本侵略演出《抗金兵》的梁紅玉,當我擂完鼓,下山與金兵交鋒時,我仿佛到了抗日戰線的前哨,為保衛祖國而投入了火熱的鬥爭。
第三部分:風險遭遇《生死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