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麼,孟小冬在香港只逗留了幾個月。然後,她又孤身一人,途經上海返回了北平。頗為神秘的是,去港時,孟小冬身邊只有一隻皮箱;北返時,她帶了五隻皮箱。與此同時,杜月笙寫信給黃國棟,讓他負責護送孟小冬北歸,並確保她,還有那五隻皮箱的安全,並特別囑咐不能讓日偽查扣皮箱。黃國棟雖然並不知道那些皮箱裡裝了什麼,但他恪盡職守,以手上的一張“特別通行證”將孟小冬安全送抵北平。至於皮箱裡的東西,無人能知。
1938年的梅蘭芳,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卸下名人光環,拋下一切輝煌,在香港過著深居簡出的平凡生活;1938年的孟小冬,卻很高調。這年十月,也就是她自港回平後不久,正式拜老生泰斗余叔岩為師,並在眾人的祝賀聲中,照老規矩行了拜師禮,成為余叔岩唯一的女弟子。
對於余叔岩,梅蘭芳和他頗有淵源。
大約在1918年秋天的時候,梅蘭芳在喜群社掛頭牌。有一天,馮幼偉來找他,對他說:“前兩天,李(經畲)先生來找我,和我商量叔岩搭班一事,他曾勸叔岩搭班,說是不能總是長此閒居,叔岩表示‘只願與蘭弟挎刀’,所以,李先生來找我,讓我來問問您的意思。”
“叔岩”便是余叔岩。他比梅蘭芳大4歲,名第褀。和梅蘭芳一樣,他也出身梨園世家,祖父余三勝與程長庚、張二奎並稱為老生“前三鼎甲”。他的父親余紫雲是著名的旦角演員,也是“花衫”行當的奠基人。余叔岩自小宗譚(鑫培)派,天資聰慧而有“小小余三勝”、“小神童”之名。也正因為如此,他沉淪一時,倒嗓後,嗓子難以恢復而憾別舞台。他曾對梅蘭芳感慨道:“咱們這一行,剛出門,紅起來時,的確得有人看著,太自由了,就容易出岔兒。”
好在余叔岩清醒後,對過去的行為,很後悔。這時,他結交了不少外行朋友,這些朋友中有的是父親余紫雲的故交,有的是自己的新朋,他們無不讚嘆他在“小小余三勝”時代的輝煌,對他倒倉後嗓子的衰敗無不惋惜萬分。他們力勸他鑽研劇本文學,講求聲韻,辨別精粗美惡,並且注意生活作風。在大家的規勸下,他從此振作起來,開始學習譚派藝術。
經過幾年的刻苦鍛鍊,余叔岩的嗓子有所恢復,也恢復了自信。這時,梅蘭芳已經大紅。余叔岩一心想跟梅蘭芳合作,就是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為蘭弟挎刀”。梅蘭芳也很樂意,他提議讓余叔岩加入喜群社。
對於梅蘭芳的提議,喜群社其他人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認為班社裡已有頭牌老生王鳳卿,再加入一個也唱老生的余叔岩,戲碼不好分配,而且還要增加開支。梅蘭芳堅持說:“我已經答應了叔岩,你們務必把這件事辦圓了。”他們看在梅蘭芳的面子上,只好同意,但表示余叔岩的戲碼排在倒三,戲份是王鳳卿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