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1 / 2)

孟子認為,“人和”即民心為王天下之本,而仁政又為爭取“人和”之本。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

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

戰必勝矣”(《孟子·公孫丑下》)。這就是孟子主張以“仁政”而王天下的邏輯

論證。

孟子不但提出和論證了“行仁政而王”的主張,而且還闡述了實施仁政的具體

的政治、經濟政策。孟子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置民恆產論。孟子認為,要實行仁

政,首先就必須由國家向百姓提供一份賴以生存的、為生活所必需的產業作為物質

基礎。因為“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孟子·滕文公

上》)。他置民恆產的方案是:所謂“恆產”,具體說是指維持一個八口之家(包

括一個男丁和他的父、母、妻以及四個子女)的農戶的生活所需要的耕地、住宅以

及其他農副業生產資料。它們是百畝之田,五畝之宅,若干株桑樹以供養蠶織帛,

還有若干雞、豬、狗等家畜。孟子認為,有了這種“恆產”,每個農戶就可保證老

年人個個穿綿吃肉,一般人不凍不餓,而仁政的基礎就奠定了。

為了實施民有恆產的計劃,孟子又提出了恢復井田制度。第一,把耕地劃為井

字形的方塊,每井九百畝,每塊百畝,中間的百畝為“公田”,周圍的八百畝分給

八家農戶作為私用,使八家“皆私百畝”。第二,八家農戶提供勞力地租,“同養

公田”即共同耕作公田,在完成公田的耕作任務後,才能幹自己私田上的農活,即

“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第三,各農戶“死徙無出鄉”,永不離開家鄉,並按

井編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互相友愛,互相幫助。一有盜賊,

共同防禦;一有疾病,互相照顧,形成一個親愛和睦的小農經濟社區。第四,這種

“九一而助”的井田制度只適用於“野”,至於“國中”即城內和近郊則不劃並地,

而實行“什一而使自賦”,即由土地的所有者向國家繳納十分之一的實物地租。第

五,這種井田制度還得“潤澤之”,根據實情進行適度調整。

在先秦諸子中,關干社會分工、交換和商品價值的論述,孟子是最為精彩的。

他批判了許行否定社會分工、交換的觀點,提出: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