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2 / 2)

人類的社會組織是如何構建起來的呢?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說。荀子認為,

人之所以,能群”,‘是由於有“分”,“分”是“群”的基礎。所以他說:“人

何以能群?曰:分。”(同上)在荀子看來,“分”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社會組織的

根本,他說:

……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

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它故焉,得之分義也。(同上)

反之,“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離,離則弱,弱則不能勝物”(同上)。

由此,荀子得出了“明分”才能“使群”的結論。他說:

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除禍,

則莫若明分使群矣。(《富國》)

“明分”以什麼為準則呢?荀子的回答是禮義。他說:“分何以能行?曰:義。”

(《荀子·王制》)認為“義”是“分”能實行的根據。又說:“分莫大於禮。”

(《荀子·非相》)禮是最大的“分”,所以荀子認為“明分使群”,不可少頃舍

禮義(《荀子·王制》人

作為禮義的具體體現的這種“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它指的是社

會的分工分職,即“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

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荀子·王霸》)為什麼要分工分職呢?荀子指出:

百技所成,所以養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荀子·

富國》)

“相高下,視囗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通財貨,相美惡,辨貴賤,君子

不如賈人。設規矩,陳繩墨,便備具,君子不如工人”(《荀子·儒效》)。而君

子,雖“非精於物”,卻能“精於道”(《荀子·解蔽》)。所以,人類社會無論

農人、賈人,還是君子、工人,都缺一不可。這種重視社會分工的思想,與孟子是

一致的。

第二,“分”又是社會倫理關係。荀子繼承孔子的思想,認為君臣、父子、兄

弟、夫婦等社會倫理關係是永恆的,是宇宙的“大本”。對於這些倫理關係的每一

個社會角色,他都依據禮義,作了規範性的界定。一句話,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