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彼學者:行之,
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
我哉!(《荀子·儒效》)
只要掌握禮義、實踐禮義,賤可變貴,貧可變富,上可成為聖人,下可成為士
君子。這種“分”的改變,誰也禁止不了。由此可見,荀子的“明分”既具有肯定
社會等級制的內容,也含有社會等級制可變的思想。這樣,就將“明分使群”說建
立在一個較為進步的基礎上。講荀子的“明分使群”說只強調其肯定等級制的一面,
忽視其等級制可變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
四、天人之分
荀子是第一個從理論上較為系統地、明確地對天給予自然的解釋的思想家。天
是什麼?荀子認為,天就是客觀現實的自然界,就是唯一實在的物質世界。他說:
列星隨旋,日月遞(火召),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
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
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夭。(《荀子·天論》)
天就是恆星運轉、日月照耀、四時變化、陰陽風雨、萬物生成。這種天,也就
是運動著的物質自然界。
天地萬物的本源是什麼呢?街子說: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
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
荀子這裡把自然界分為五個層次:“最為天下貴”的最高層次是有氣、有生、
有知、有道德觀念的人;第二層次是有氣、有生、有知而無道德觀念的禽獸;第三
層次是有氣、有生而無知、無道德觀念的草木,即植物;第四層次是有氣而無生、
無知、無道德觀念的水火,即無機物;第五層次也即最基本的層次是構成所有這一
切的物質元素——無生、無知、無道德觀念的氣。這樣,荀子就把無機界同有機界、
人類同自然界的物類在“氣”這個基礎上統一起來了。
荀子不僅以“氣”為萬物的本源,而且還對形神關係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