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2 / 2)

合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他的反佛論點,或著眼政治經濟,或著眼倫理道德。他的

這些論點,大抵在他之前都有人提出過,如唐初傅奕曾說:“佛在西域,言妖路遠,

漢譯胡書,恣其假託,故使其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游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

[注]韓愈不同於前人之處在於,他敏銳地從佛道德三教勢力的消長中,感覺到儒家

文化面臨的困境。他不單單停留在對佛教、道教的抨擊上面,而企圖建立一個完整

的、與佛道二教對抗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的輪廓就體現在《原道》、《原性》、

《原人》等著作中。

三、扶樹教道 倡明道統

在《原道》一文中,韓愈以濃墨重彩闡發了儒家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他著重

提出並論述了與老釋二教的“道”“德”迥異的儒家“道”“德”觀,指出: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因此,“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即“道德”

與“仁義”是相統一的。而佛、老之“道德”,只不過是“道其所道”“德其所德”

的沒有意義的“一人之私言”。韓愈所說的“道”,是指人倫之道,他說:

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

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

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可見,他所說的“道”並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見之日用的,故與佛、老二教之

“道”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他說:“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

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原道》)在他看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仁義道德。

所謂“仁”,就是對人充滿溫情的關懷與熱愛,這是一種無差別的“博愛”,始於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而推及其他人,而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原人》)。

這種博愛在具體的道德實踐中能得體適宜,就是“義”,由“仁義”出發向前走,

就是“道”,無須外界的幫助和安慰,切實具備“仁義”,達到自足自樂的境界就

是“德”。韓愈以“仁義”來限定“道德”,所以說“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