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富貴,始終保持著強烈的進取心,希望立德、立言、立功,對那些“得一名、獲
一位,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故事業功德日以忘,月以削,老而益昏,死
後遂亡”[注]的人非常輕蔑。他認為,身為素習儒業的士大夫,對社會、對封建國
家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擔負起振斯溺、覺斯民的責任,雖然
“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注],也在所不辭。因此,他在朝中遇事能先人之所
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不甘寂寞,評議朝政,表現了一個正直的儒家士大夫應有的
氣節。他還以儒家傳統的衛道士自居,把復興儒學、排低異端作為自己平生的事業。
史書說“自晉訖隋,老、佛顯行,聖道不斷如帶,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神;愈
獨喟然引聖,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囗而復奮。始未之信,年大顯於時。”經過
他的努力,他的學術思想漸漸被接受,在他去世後,“其言大行,學者仰如泰山北
斗”[注]。
韓愈對後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的文學成就,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他的散文
行文流暢,富於變化,感情充沛,筆力雄健,語言生動精煉,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燴
炙人口的佳句。成書於清代康熙年間,在社會上具有很大影響的《古文觀止》,共
輯明末以前的50餘家散文220篇,其中韓愈一家的就有24篇,可見其深受人們的推崇。
韓愈的文學理論與他的新儒學主張是密切相關的。他不提倡為作文而作文,而要求
在文章中要體現、反映儒家之“道”。他說:“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
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注]這就是“文以明道”的主張。此外,
他在論述文學的產生時,提出了“不平則鳴”與“文窮益工”的見解。這些理論豐
富了我國文藝理論的寶庫。
韓愈的新儒學理論,儘管後世有不少疵議,但現在人們講新儒學史,大體都要
追溯到韓愈。首先,韓愈排低異端,攘斥佛老的用心,成為後世新儒學興起的原因
之一。其次,韓愈對儒家心性論的關注,開了後世新儒學之先河。再次,韓愈的道
統說,對後世新儒學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韓愈以後,很多新儒學家都致力於理論創
造,發揮儒學奧旨,並以道統的繼承人自居,推動儒家文化的向前發展。最後,韓
愈著重發掘儒學的基本精神,對章句訓詁基本上沒有什麼注意,推動了儒學研究方
法的革新。所有這四點,印證了陳寅恪先生的論斷:韓愈是唐代學術文化史上承先
啟後、轉舊為新的關鍵人物。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說:韓愈不僅是唐代學術文化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