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2 / 2)

性弗差”相參照。至於七情,是先天之“性”被蒙蔽而有所惑而產生的,所以說

“情者性之動也”。

第二,性與情不相無。

性與情雖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但性與情是互為體用的,性情相生。他說:

性與情不相無也。雖然,無性則情無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

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

“情”是由於“性”被蒙蔽而生,那麼它就不是平白無故從天而降的,它與

“性”相輔相成。而且“性”也離不斧“情”,一般人的“性”往往為“情”所昏,

只有將覆蓋在“性”上的“情”拂拭而去,“性”才會明朗,所以說“性不自性,

由情以明”。由此我們不禁想到禪宗北派神秀“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的著名

偈語。

第三,性善情惡,性情相對。

李翱雖然承認性情相生,但認為“情者妄也,邪也。”又說:“人之性本皆善,

而邪情昏焉”。所謂情,他認為是“嗜欲愛憎之心”,只有這種妄情熄滅,本性才

會清明。只有“情”才會“為不善”,而“性”是絕對“善”的。李翱在《復性書》

中,有時把性、情完全對立,認為性是惡,是邪,認為“情不作,性斯充矣”;有

時又說“情有善有不善,而性無不善”,承認“情”也不完全是惡,也有善的成份。

這樣,論證上顯得有些混亂和前後矛盾。雖然如此,李翱還是基本上否定“情”的。

第四,聖人與凡人的區別。

在李翱看來,聖人之“性”與凡人之“性”是沒有差別的。在《復性書》中,

他以問答體的形式寫道:

問曰:凡人之性猶聖人之性歟?曰:桀紂之性猶堯舜之性也,其所以不睹其性

者,嗜欲好惡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

也就是說,凡人之“性”與聖人之“性”都是先天具有的,所不同的地方在於,

聖人得到這種先天之“性”,沒有被嗜欲好惡等邪情所污染,所以是純粹的“性”。

至於一般的凡人,“性”被嗜欲好惡所蒙蔽,即有七情六慾籠罩在“性”上面,所

以“性”是不純潔的,不清明的。

那麼,聖人有沒有“情”?李翱是這樣回答的:“聖人者寂然不動,不往而到,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