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宦遊三十餘載 忠直清正敢進言
按照宋朝的恩蔭制度,中級以上(五、六品以上)大臣的子弟和後人都享有補
官的特權,司馬光的父親官居四品,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15歲的司馬光就
得到了恩補郊社郎的官位,不久,又改授他為將作監主簿。這個職位是很低的小官,
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事做,他一面以學習為主,一面干一些公事,受到了初步鍛鍊。
但是,受恩補入仕的人,往往不受重視,胸懷大志,飽讀經書的司馬光,畢竟不是
平庸之輩,宋仁宗寶元元年(1。38年)三月,剛滿20歲的司馬光便一舉高中進土甲
科,顯示了他自幼刻苦學習而造就成才的豐碩成果。這樣年輕就中了進士,在當時
是少見的。中進士後,朝廷授他以奉禮郎,華州判官之職,他在華州任職不到一年,
又隨他父親到蘇州做官,不久母親、父親相繼病逝,他按制度服喪數年,於宋仁宗
慶曆四年(1044年)結束了五年的丁憂閒居生活,繼續做官,慶曆四年擔任了武成
軍(今河南滑縣)判官之職,次年改任宣德郎將作監主簿,權知韋城(治所在今河
南東)縣事,在那裡一年多就得到了“政聲赫然,民稱之”的美譽,在此期間,他
還利用政務之暇讀了許多典籍,寫出了歷史論文數十篇。自此以後,他更加熱愛史
學,集中精力研究歷史,用他敏捷的才思評議歷史人物和事件,意圖從中探索歷代
統治者的治國得失之道。
慶曆五年(1045年),27歲的司馬光被調到京城作官,改授為大理寺評事,補
國子監直講,不久又遷任大理寺丞,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由他父親生前好友、
當時任宰相的龐籍推薦擔任了館閣校勘並同知太常寺禮院。館閣校勘是負責編校圖
書典籍工作的職務,這對愛好經史的司馬光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職務,為他借閱朝
廷秘閣藏書提供了方便,對於他經史研究十分有利。在這期間,他寫了《古文孝經
指解》,並約同館閣僚友集體上疏請求把荀子和揚子的書加以考訂印行,不致使先
賢之經典湮沒不傳。在同知太常寺禮院的職事中,他對於維護封建禮法制度也很認
真負責。
皇祐五年(1053年),司馬光又在龐籍的推薦下遷任殿中丞、除史館檢討,他
從此擔任了史官的職務,在此期間,他更專心致志地研究史學,探求先賢治國之道,
聯繫當時政治實際取得了很大成果。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以後,他與當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