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一驚:「什麼意思?」
張天瑞道:「小官人還記不記得,年初因為鋪子裡收了陳茶,在朝廷里引出了一場風波,有幾個官員因此受了懲罰?」
徐平點點頭,這事他當然記得,說起來還是自己來這個事做的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呢,想起來也有點小自豪。
「這一次,就是因為上次被逐出京城的馬季良而起。」
徐平聽了,猛地抬起頭來,看著張天瑞:「怎麼又牽扯到他?他不是已經被放任到兩浙,管不到朝堂的事了嗎?」
張天瑞只是嘆氣:「就是因為他到了浙東,才惹出事來!我們鋪子裡收的砂糖都是從四明來的,正在他的治下。因為今年生意好,我們幾乎把四明一帶的砂糖全部收購了。也不知道馬季良怎麼想的,把我們收的砂糖數量統計了一番,折算成錢數,算了一筆帳,便上了一本奏章。」
徐平還是有些不明白,問道:「我們那都是公平交易,不偷不搶,他統計了又能怎樣?難道賺錢還犯了律法不成?」
張天瑞搖頭:「不犯律法,馬季良只是告訴朝廷,僅僅是四明的砂糖,我們鋪子裡一年便可得利一二十萬貫。如果把這生意收規官有,白糖與茶鹽一般實行官榷,推行天下,一年朝廷可增加一兩百萬貫的收入。三司年年入不敷出,聽了這個來錢路子,登時動心,已經派人找過李太尉了。」
徐平聽了這個消息,一下怔在那裡。收歸官有,什麼個意思?這三司的思想也太超前了些,要一千年後才出現的玩法,現在他們就搞出來了?轉過頭來一想,這發展也實在是自然而然。大宋的官辦工商業規模龐大,幾乎涵蓋經濟的各行各業,是中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方法靈活,有官辦官營,還有官辦民營,甚至官私合營,換個名頭,一千年後的各種玩法幾乎全部都出現了。如果不是後來蒙古人入侵,政治經濟出現巨大斷層,在徐平想來,恐怕連改革開放都省了,這時候各種體制幾乎都已經出現。
宋朝中央財政壓力極大,除了宋初的幾十年,增加財政收入幾乎一直是朝廷的頭等大事。一年一兩百萬貫,足夠三司撕破臉皮,親自下場了。先前還想著什麼豪門大戶出手,總有應對的辦法,卻沒想到數額大到了一定程度,會招來三司這個怪物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