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蒸汽時代的工業區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鋼鐵的地方,形成煤鋼聯合體,這個年代當然要選有水力而且採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這裡上游就是中原難得的大片山區,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著伊河和洛河順流而下,材料來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築壩之後,又有伊洛河豐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當於蒸汽時代建煤鋼產業的好位置。
至於以後生產力發展了,出現了蒸汽機,會出現更合適的工業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慮的問題了。在他前世,隨著生產力水平的變化,以前的重工業區也衰落下去,被新興的工業中心所代替,那並不表示以前建工業中心就錯了。
各處看完,到這場務監官的官廳里坐下,徐平對楊告和種世衡道:「看過一遍,你們心裡如何想?有什麼建議和意見,儘管提出來。」
楊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這裡的場務一年可以制多少馬車驢車出來?對了還有一點,只說驢車馬車,這車牛能不能用?現在民間到底還是用牛的多。」
「當然也可以做牛車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換一下就可以。馬驢騾用的是短套,牛車最好用長套,短套雖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楊告和種世衡對視了一眼,都暗暗搖了搖頭。說來慚愧,徐平說的長套短套是個什麼樣子他們還真沒見過,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區分。現在只好記在心裡,以後找人問就是。
道理其實很簡單,人類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這兩個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國的役畜品種,馬驢騾都是乘挽兼用型,換一種說就是既可以利用牽引力也可以馱負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負重能力,長時間使用儘量避免利用牽引力。因為它們的瞬時牽引力,比如說馬,與牛比相差不大,但一兩炷香就會力竭,牽引能力迅速下降,強行使用會很快暴斃。而馱負能力則長時間使用也下降不多,軍馬可以馱著人數個時辰。所以拉車的時候,要分一部分載荷在它們的負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氣主要是在牽引力上,特別是長時間使用,牽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勞。古人說服牛乘馬,自然是有其道理。
與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相適應,便就有長套和短套的區別。長套是儘量讓車的載荷都在車輪上,用人駕車,來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牽引力。短套則要分很大一部分載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語說就是車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馬車在拉貨物的時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馬力,空車就可以換成長套,讓馬得到休息。牛則剛好相反,拉貨物的時候用長套,利用牛的牽引力,空車時可以換成短套,讓駕車的人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