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思想轉變的最大障礙,是他前世對中國文化轉統和這個年代價值取向不同。徐平前世所學,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中國不但是在戰爭中被洋人擊敗了,而且在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思想等方方面面無一不敗。而且在這種巨大的衝擊中,最終還是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學習有一部分主動性,是主動去吸收。所以他對歷史認識的傳統,表現為對古代歷史的批判與解構,完全打倒,便於吸收新的知識。凡是中國古代歷史傳統中的缺點加倍放大,而與那個時代傳統相合的儘量不提。表現為中國不可能發展出科學技術,不可能發生工業化,不可能發展出進步的文明,走向腐朽與落後是一種必然。對歷史的表述就表現為,誇大異族帶來的文化的先進性,貶低自己本身文化的落後。一切的發展是因為異族來了新鮮的血液,而落後的根源在自己文化的保守。漢族文化以文來表述,便誇大鮮卑入侵帶了尚武的基因,而對外戰爭不利是文官壓制武將,科學技術發展不起來是因為科舉引導聰明人全去讀書,文人瞧不起匠人。總而言之,本身文化傳統就是原罪。只要把這一切全都打倒,讓人一提起來就覺得羞恥,才好引入新的文化與制度。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不是說歷史都是編的,歷史就是歷史,就在那裡。而這個歷史怎麼講述則是有價值取向的,同一個歷史事實可以解讀出完全相反的意思,只看當代的人需要一種怎樣的歷史。
徐平現在所處的年代與他前世正好相反,中原文化的外來基因是被強行灌進來的,五代亂世說明了繼續下去行不通,表現為一種對外來文化的挑揀與剔除。
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互相學習是必要的,善於學習是一種美德,故步自封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漢人從吃穿住行,到日常的生活習慣,深受周圍異族的影響,就連說話都幾百年間就會大變。這是一種學習的美德,無可厚非。
交流與學習,與保持傳統是一對矛盾,矛盾是發展的,是會變化的。急需學習的時候表現為對保持傳統的壓制,是先進對保守的革命。而隨著矛盾的發展,學習和保持傳統會發生變化,革命的會變成反動的,反動的會成為革命的。這是一種必然,出現了這種轉化才說明真地學習到東西了,自己的傳統在學習中煥發了新生。
現在徐平面前坐著的這些年輕人,就是要在自己文化煥發新生中出一分力,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因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們的追述道統,要續漢祚,不是排外,而是對前幾百年的歷史進行文化上的反思,辦求讓自己的文化煥發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