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徹底暖過來,富弼問徐平:「都護,此次議和,可否先向我二人說個大略?」
徐平道:「無非是按澶州誓約舊例,逐條再議罷了。現在朝中官員,是什麼想法?」
富弼道:「歲幣必然不能給了,至於疆界,多數官員要契丹把豐州讓出來。其他事務依然如舊,兩國還是兄弟之邦,輕易不得興兵。若是如此,只怕契丹不會答應。」
徐平笑道:「當然不會答應。不說把豐州讓出來,就是取消歲幣只怕他們也不願意。聖上和樞密院是如何吩咐你們兩人的?要怎樣才和契丹議和?可有底線?」
「疆界依都護先前所言,取豐州和雲內州之中的青冢為界,兩邊各二十里為禁地,不許耕種,不許樵採放牧。歲幣不能再給,如果可以,讓契丹仿前例給本朝納幣。」
徐平想了一會,道:「依我估計,疆界可以如此辦理,打下來的地方,沒有再讓出去的道理。但是取消歲幣,只怕契丹不會應允。一是他們的臉面,歲幣一沒有了,就意味著契丹向本朝低頭。再一個契丹王公,不少人靠著歲幣發財,沒了怎麼會願意?」
富弼一怔:「依都護的意思,難道以後繼續向契丹給歲幣?如此朝中無法交待!」
「不要如此直來直去吧,議和,要照顧雙方臉面。不如這樣,歲幣依然給契丹,但同時讓契丹每年給朝廷提供馬匹,都用助兩朝軍旅之費之名。歲幣買多少馬,你們仔細合計一番,可以讓契丹每年多給兩千匹馬,以贖前四十年我們給他們的歲幣。如此一來,契丹每年都如以前一樣收到歲幣,不失臉面,對內有交待。我們得到馬匹,也不吃虧。」
富弼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張茂實道:「都護所言,團練以為如何?」
張茂實道:「如此倒也可行,就當是我們每年向契丹買馬,雙方俱不失臉面。只是如此大事,我們決斷不了,當上奏朝廷,恭請聖裁。」
范仲淹在一邊合計,徐平提出這個辦法來,確實是給雙方台階下,比較能接受。不要以為打敗了契丹,他們就會乖乖承認自己實力不如大宋了,條件太過苛刻,可能會逼得他們凶性發作,乾脆打大仗。此時宋軍並沒有準備好,數十萬禁軍面臨著軍制改革,真大打起來後果難料。暫時議和,在邊境保持某種緊張形勢,對內改革軍制,才是穩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