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來了,射進大殿的第一束陽光,照在了徐平的臉上。
徐平眯眼迎著陽光發了一會呆,好像看見了這個天下的光明。心有所感,微一轉頭看殿上坐著的趙禎,正在看著自己。與自己目光相交,趙禎微笑著點了點頭。
忽然間徐平想起了自己中進士的時候,唱名的那一刻,記不清趙禎當時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表情,這樣的動作。徐平偷偷向趙禎回送了一個微笑,這是他們的默契。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建功立業。他跟趙禎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私下交往,少年的時候兩人還有時候在一起聚一聚,長大了,各有各的生活。
趙禎和徐平的君臣關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事情心照不宣而已。在覺醒自己的文明意識,真正胸懷天下之前,碰到今天這個自己講理政的關鍵時刻,陽光照過來重現當日唱名時的場景,內心一定會長出一口氣。這樣一件事情,說不定就會趙禎更相信自己。
當文明在徐平的心中覺醒,胸懷天下,這就是徐平和趙禎之間的一個小玩笑。就跟大家碰面,說今天我出門聽見喜鵲叫,你也聽見了,真有意思。現在徐平跟趙禎只有身份地位的區別,脫下了這身公服,大家都還是個俗人,該一起喝酒一起喝酒,該一起吃肉一起吃肉。沒這個興趣,大家各自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穿著公服犯了錯,誰犯錯處理誰。自己犯錯,趙禎貶自己的官,趙禎犯錯,自己把趙禎流放,讓他一個人反省去。
五代皇帝更換稀鬆平常,一言不合殺皇帝全家是家常便飯。皇帝想明白了,寧願一個人呆著反省,也不想被殺全家,這種意識反而在地位最高的皇帝身上先產生出來。於是他們寧願,把政權的把持者,從一群拿著刀的武將換成這麼一群士大夫。這是統治者的自然反應,皇帝的位子甩不掉,先弄得安全點。
這就是公天下,來自於祖先文明傳承中,該如何在政權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政就是正,自己的位置擺正了,施政自然也就順暢了。
儒之稱為學,不稱家,因為只是對過去文明的記述。後面加進典籍來的,都是在天下未成的時候,治理者從過去的文明興衰中找辦法,學著他們的辦法一點一點試,慢慢修天下之德的過程。儒在官不在民,就是這個意思。不是當了官就是儒了,而是來學了,才是儒了。儒生之類的稱呼,是指準備進入這個隊伍中來的人。
學祖先的理政怎麼學?從哪裡開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文明的世界裡說話就是這麼簡單明白,不帶修飾,也不含任何褒貶和愛憎。沒有明德,就是沒有胸懷天下,還有困惑,要解惑。讀經典的過程不是從裡面學施政的理論,那裡面沒有,只是在明德。
當你最終無惑,在精神上認識到了,周圍的人跟你沒有不同,他們做出任何選擇都無關對錯。做出跟你不同的選擇並無品德好壞、聰明愚蠢的區別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在精神上毫無高下之分,這就是明德。明德,自然就進入了祖先留下來的精神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