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不上朝,徐平與呂夷簡商量過後,一起求對。
入了崇政殿,趙禎賜座。徐平和呂夷簡一左一右,虛坐殿下。
呂夷簡捧笏:「營北京一事,已遣文彥博為使,前去查看。待其回朝,再行商定。」
豐勝路與契丹的對峙仍在進行,在大名府建宮室及相關衙署,已是勢在必行。文彥博已被確定出任御史知雜,在正式上任之前,先到大名府去,查看建北京的工程量及花費。
奏過了與契丹對峙的情形,呂夷簡又道:「甘肅路韓琦上奏,原歸義軍節度使曹賢順至肅州,願納土歸附。韓琦已命其乘傳赴驛,來京面君。」
趙禎喜道:「自昊賊伏誅,西北便一切平定,縱有割地自立之豪強,也心向朝廷。所謂天下歸心,大概,也許,就是如此了。」
徐平道:「歸義軍自趕走吐蕃自立時起,便心向中原,一直奉中原為正朔。曹賢順納土歸附,只是因朝廷占住涼州、甘州、肅州,使其不再孤懸異域,尚算不得天下歸心。」
趙禎尷尬地笑笑:「除了曹賢順,前些日子廝鐸督也有意歸順,這總是不同。」
徐平捧笏:「似廝鐸督、唃廝囉這些番王,納土歸順,才可算是天下歸心。廝鐸督已表露此意,想來不致再有意外。陛下聖德,才有如此局面。」
徐平真承認了,趙禎又有些不好意思,客客氣氣謙虛幾句。
吐蕃在極盛時期迅速衰落,勢力回縮到了高原深處。原先吐蕃占住的地盤上,不管是漢人還是番人,都主動向中原王朝靠攏。廝鐸督的父親為涼州之主時,同樣曾經主動向宋朝遣使納貢,接受宋朝官職的。實際涼州的第一個節度使,便就是他們強留了宋朝的買馬使丁惟清。沒有這個大義名份,他們連個首領都推舉不出來。
這就是文明的向心力,隨著對外擴張,對周邊形成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沒有党項在河套地區崛起,逆歷史潮流去漢化,宋朝收復西北要容易得多。党項一滅,西北各個勢力強龍無首,自然而然地會向宋朝靠攏。這個道理,跟如果宋朝把契丹逐出農耕地域,契丹治下的各個勢力會迅速倒向宋朝,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