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寧硯集合的那批工匠在他的吩咐下,繪製出了第一套兌票。一共五種面值,以銅錢為本位幣,分五百文、一貫、五貫、十貫、五十貫五種。
將這首套官票拿到手後,寧硯讓人快馬加鞭的讓人送往上元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現在寧硯就等上元府的那邊的一個答覆了。即使不讓他動用府庫的那八萬貫錢,這官辦兌票鋪,他依舊能辦的起來。
※※※※※※※※※※※※※※※※※※※※
註:宋仁宗天聖元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以本錢36萬貫為準備金,首屆發行“官交子”126萬貫,準備金率為28%。
註明這一點想說我寫的沒怎麼脫離實際的。
另,一貫=一千文=一兩銀
第55章
上元府, 皇宮紫宸殿。
皇帝蕭旻坐於大紫檀雕龍案之後,手裡拿著把摺扇悠悠的扇著, 御案之上, 由金陵快馬加鞭送來的五張兌票一字排開。
蕭旻隨手拿起了放在最右邊的一張兌票,看到上面註明的面額之後, 笑道:“就這薄薄一張紙,就能抵得上銅錢五十貫?”
章嚴維開口回道:“臣回稟,此之一物在金陵兌票鋪確能兌換成銅錢五十貫。”
蕭旻放下了兌票, 轉而拿起了一旁放著的奏摺, 打開,雋秀小楷映入眼帘。奏摺間夾著一張票簽,上面是內閣給出的批閱建議。
蕭旻掃了兩眼, 票簽寫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意見。一為準折中所奏, 二則是否決。蕭旻將票簽拿開, 看起了摺子。
臣寧硯謹奏:臣自任金陵之審判史來, 為天子之耳之目, 察金陵之民情, 聞金陵之民生。金陵富庶,沃土千頃, 田桑裕民,工商繁華。市易之間,銀銅往來數額日增。
然, 銀銅幣重, 往來不易。臣曾見一民欲買耕牛三頭, 一牛價八貫,一貫錢重八斤。是以三牛之錢,由二人共抬於市,方得三牛。三牛尚如此之艱,況百牛,千牛乎?
金陵大商大賈,市易之間,動輒百貫千貫,深感銀錢輸運之不易,由是合聯,創一物,曰:兌票,置兌票鋪於鬧市之中。持兌票之人,兌票書數額幾何,便可於鋪中換得銀錢幾何。千貫之易,不過區區數紙而已,垂髫小兒亦能承其重。
……
兌票一物,關乎鑄幣,假草民商賈之屬,殊為不智。故臣欲設兌票務於金陵,替商賈而印兌票,而後使之流轉互通,利民、利商,更利官、利朝廷。
……
臣乞陛下,允臣之所奏,動金陵府庫之財,為兌票務之準備,聯金陵之商賈,揚兌票之光大。其途雖遙,其事彌堅,臣雖不才,願勉力前往。述著文字,明證典章,誠惶誠恐,微臣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