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著複雜的鬼魂觀念,一般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人死後魂魄一起離開肉體變成鬼;第二種是魄隨肉體消失,魂能變成鬼,魂是人的精神活動的延續。一旦人死後,靈魂所變的鬼會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精魂能附於某些自然物,可以決定人的命運。《禮記•祭法》中記載有"人死曰鬼"的語句,原始人相信鬼魂不滅,或相信人有一個或幾個靈魂。
在原始民族中間,常常把自然的死亡歸屬於神秘的原因,甚至把一些病症也都認為是憤怒的神靈或不滿意的死人所造成的,這就是產生鬼魂崇拜的基礎。《禮記•祭法》中有"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人的依賴感是宗教的基礎,祈求、祭祀、崇拜,又是依賴的具體表現。
原始人相信,每個人都有靈魂,人死後靈魂不但可以繼續活著,而且還有更高超的本領,它既能造福於人也會給人帶來災難。因此,那些生前曾為本氏族的生存和發展起過作用的祖先靈魂,成了懷念和祈求的對象,所以,常採取不同的形式,對祖先靈魂進行崇拜,因之祖先靈魂也就成了現實世界的主宰者。
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泰勒把靈魂定義為:"一種稀薄的沒有實體的人形,本質上是一種氣息,薄膜或影子"。古人認為,靈魂在人死後還能存在,而且比活著的時候更有能力以作禍福,所以也就是自然地產生了對死人靈魂的崇拜。如果死去的是一個部落中具有特殊勢力或具有神秘性的人,那麼,對他的靈魂也會更加崇拜。
中國原始初民,在靈魂觀念之下編構了種種靈魂存在的奇異畫面,這就形成原始人的祖先崇拜。
從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史前人的祖先崇拜觀念,主要表現在喪葬、祭祀等方面,它主要產生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已有了相應的儀式。這種制度長期遺留在階級社會中,特別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成了維護家族,鞏固族權統治和倫理綱常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