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建築形式,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後,在中國的遼東半島一帶比較普遍的存在,但中國把這種屬於巨石系統的建築遺蹟稱作石棚,或叫做石桌墳和支石墓。朝鮮半島北部也常有這種桌式石棚發現。
由於這種遺蹟跨越的時代較長,因而形式變化也很多,石棚多作墳墓,是宗教崇拜物,與歐洲的祭台建築非常接近。
①《中國百科全書•考古學》,第358頁。
(四)石圓圈石圓圈也是祭壇中的一種形式,這種祭祀遺蹟主要發現於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中。
1959-1960年,在發掘甘肅永靖秦魏家齊家文化墓地時,發現一處石圓圈遺蹟,這處遺蹟直徑為4米,用天然的礫石排列而成,其中有幾塊礫石的上邊還遺有赭石粉末的痕跡。結合其它遺蹟的分布來看,在石圓圈遺蹟的南部,整齊地排列著6排共99座墓葬,顯然屬於與墓葬有關的原始宗教性的建築遺存。
在同一個地區的大何莊遺址,共發現5處石圓圈遺蹟,5處均是利用天然的扁平狀礫石排列而成,直徑一般在4米左右,有的還帶有一個寬1.5米的缺口。在這些石圓圈周圍,分布著許多墓葬,石圓圈旁邊也發現有被砍掉頭的母牛骨架,腹內還遺有未出生的小牛骨骼,有的還在旁邊發現有羊的骨架和卜骨,明顯地反映出了這是與宗教祭祀有關的遺蹟。
從上述跡像看出,不管是石圓圈遺蹟,還是祭壇遺蹟,都不是獨立存在,周圍總是有其它的遺蹟或遺物,這些都應屬於當時祭祀活動的主要內容。根據齊家文化墓地中出現的石圓圈遺蹟,再結合旁邊發現的卜骨和牛、羊的骨架來看,可能當時在埋葬死人或進行其它宗教活動時曾在此舉行過什麼儀式。
(五)祭祀中的家畜埋葬在原始宗教遺存中,還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埋葬家畜的骨骼,這是史前人類普遍實行的一種殺牲祭祀的形式。
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長江流域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北方地區的夏家店文化等諸遺址中,均發現了埋葬家畜以作祭祀的現象。
一般來看,遺存中埋葬的家畜以豬為主,墓葬中常見以豬下顎骨為多。
另外還有狗、羊等,並有專門設立的家畜埋葬坑,這種埋葬坑又往往與周圍的房址、墓葬等遺蹟發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