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年,拉斐爾,在佛羅倫斯接到羅馬送來的聖旨:“教皇想儘快在梵蒂岡見到拉斐爾,以便他在羅馬與義大利最優秀的藝術家一起,為美化羅馬而工作。”
這時候,教皇正在修建梵蒂岡宮殿,拉斐爾的一個同鄉前輩便推薦他擔任梵蒂岡宮的壁畫裝飾工作。羅馬當時是政治文化中心,年輕的拉斐爾欣然前往。
在這套梵蒂岡宮的壁畫中,拉斐爾表現出的是一位天才的構圖大師和大型巨作的傑出畫家。按照教皇的要求,拉斐爾在簽字大廳的天花板上畫了四個象徵性的人物:“神學”、“詩學”、“法學”和“哲學”。在天花板下面相應的牆上,畫了四幅巨大的壁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幅《雅典學院》。
梵蒂岡官簽字大廳的壁畫是拉斐爾最傑出的作品,他以優美嫻熟的繪畫技巧和高超的構思創造的這組壁畫,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第一流的藝術大師。現在梵蒂岡宮簽字大廳四壁的四幅壁畫,就是400多年前拉斐爾的真跡。
1520年春天,拉斐爾正在為一個貴族建別墅。這時,他突然接到教皇的通知,要他立刻回梵蒂岡。拉斐爾不知發生什麼事,匆忙返回,由於受風著涼而病倒。柔弱的拉斐爾禁不起重病的折磨,幾天後因為高燒死去,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就這樣過早地逝去了。臨終時,他手中還拿著畫筆。
拉斐爾英年早逝,只活了短短37年,卻給世界留下了3001幅藝術精品。他的作品完滿地再現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藝術風格。他被公認為羅馬畫派的首領,而此時的羅馬畫派占據了義大利文化生活的領先地位。
莫爾和他的《烏托邦》
1535年7月6日,恐怖的行刑場上,兇狠的劊子手手持大刀,等待著行刑時刻的到來。受刑者被押了上來,他神情鎮定地對劊子手說:“我的脖子比較短,你可得瞅准了,別當眾出醜啊!”
劊子手愣了,呆呆地看著受刑者自己用布蒙上眼睛。“行刑!”一聲斷喝,驚醒了劊子手,他機械地掄起大刀,向下砍去……
一顆高貴不屈的頭顱被砍了下來。他就是英國傑出的人文主義代表、卓越的社會主義思想家——托馬斯·莫爾。
托馬斯·莫爾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他是英國人,1478年2月7日出生在倫敦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曾擔任過英國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他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4歲時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古典文學。牛津大學是英國人文主義的中心,莫爾結識了荷蘭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伊拉茲莫,並深受他的影響。16歲時,莫爾轉學法律,並在以後的日子裡步入了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