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納粹德國占領維也納後,弗洛伊德移居英國。1939年9月23日,他因口腔癌復發在倫敦去世,享年83歲。弗洛伊德雖然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但因為他創立了精神分析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專業學術領域,成為20世紀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摩爾根創立基因論
第60章 科學革命(7)
有一個大科學家,不但自己想像力豐富,還非常善於挖掘利用同事們的好點子,他雖然善於利用別人的思想成果,但卻不獨占研究成果,就連他的諾貝爾獎也拿出來和他的終身助手和同事分享,他就是被譽為經典遺傳學的泰斗、創立基因學說的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摩爾根出生於1866年,他的父親擔任過美國駐外領事,家庭生活十分優裕。青少年時代,摩爾根除了學好各門功課外,還喜歡遊歷自然風光,在遊歷中漸漸對大自然產生了無限眷戀的情感,從而為他後來走上探索生物奧秘之路,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86年20歲時,摩爾根考入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院讀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形態學。他比較了4種水中無脊椎動物的形態變化,確認了它們的種屬,寫出了《論海蜂蛛》的論文,由此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他在該領域頗有建樹,成為一名年輕的博物學家。他曾隨美國地質勘探隊赴野外考察,期間對各種生物的性狀發生興趣,遂逐漸轉入實驗生物學研究領域。
那時,生物學已發展到一定水平。特別是1904年,美國的薩頓證明了染色體成對存在,每個配子只包含一對染色體中的一條,每條染色體攜帶多個遺傳因子。到了1909年,丹麥的植物學家翰遜以“基因”一詞替代以前的所謂“遺傳因子”一詞。“基因”的稱謂由此而來。
為了進一步探索染色體中基因的存在狀態和排列特徵,1908年,摩爾根開始了著名的果蠅實驗,專門研究這一課題。在別人眼中,摩爾根是一個怪人,因為在他的實驗室里,他不養牛羊雞鴨魚肉,卻養了成千上萬隻果蠅。果蠅對人來說雖有害,但作為遺傳研究資料,卻有許多獨特的優點。
首先,它們身體小,占用地方很小,所以研究起來很便當。其次,飼養果蠅很經濟,成本很低。再次,果蠅的繁殖速度之快是牛羊難以比擬的。而且,它有很多容易觀察的特徵,比如每個細胞中只有4對染色體。
1906年,摩爾根就在果蠅身上發現了性別遺傳機理的一個重要事實。他發現,雌果蠅細胞里的四對棒形染色體是完全成對的,卵從這四對棒形染色體中各得一個棒形染色體,所以所有卵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都是一樣的。精子的染色體組成就不同了:雄果蠅細胞里的四對染色體裡,有三對是棒形染色體,有一對是由一個棒形染色體和一個鉤形染色體組成的。所以精細胞一半由四個棒形染色體組成,一半由三個棒形染色體和一個鉤形染色體組成。摩爾根將區分性別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他由此得出結論:生物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